【第一节:一开始,我们是陌生人】
✈️
到目前为止,我最后一次看见阿桦是在2017年的初冬,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向我走来,我问他看起来为什么这么累,他轻声说:从出差到回来,已经两天没有睡觉,今天早上又赶了单位的几个项目,现在来看看我,就去补觉。我那时正沉浸在实习生放年假的喜悦中,对于这一次的见面并没有多大珍惜。
提前买好了从上海回家的火车票,一边听他絮絮叨叨地说着话,一边快步往回公寓的路走。而他就没有我这么幸运,作为单位的重要骨干,他还要留在上海处理几个项目最后的工作。到了公寓之后,我把提前准备好的短暂分离的小礼物拿给他之后,便开始收拾行李。他看我要收拾东西,无暇和他说话,便说:先回公寓休息了。我随意应了一声。只是觉得很奇怪,他这次居然没有说要送我去车站。
✈️
回想起我和阿桦的相识,那只能用偶然和意想不到来形容,他是在职工作者,我是一个在考研浪潮里苦苦挣扎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初次见他是在他们单位开展的关于广告策划知识的讲座,而那刚好是我考研时最为感兴趣的。为了听那次讲座,我第一次翘了最喜欢的文学课,骑了两个小时的自行车去离我的公寓十万八千里的演讲厅。
早早地到了演讲厅,我看到了阿桦,那时我还不认识他,只是觉得这个看起来年龄和我相差不大男孩子干净利落得很,尽管才过了两年,我却忘记了他那天穿的衣服,不知道是白衬衫黑裤子还是黑色T恤黑色短裤,总之,我只记得那时觉得他穿着干练的感觉。我还记得那时他左手腕戴着手表,右手上戴着一条极其简单的红棕色手链。直到现在,我仍是有点鄙视自己的记忆力及关注点。
他在和主持人交代流程,又一边和工作人员交代PPT的展示效果应该是怎样的。我默默找了个靠窗最不起眼的位置,安静地打量着这个对于工作有些强迫症又很精致的男生。讲座开始后我才知道原来阿桦是主讲人,和我所想象的一样,讲座很精彩,与我以往听到的讲座丝毫不同,阿桦以一种最诙谐接地气又不缺乏高逼格的方式介绍了我所不了解的广告行业的另一面,而我慢慢地居然也觉得为了讲座翘课是正确的做法。
✈️
讲座进行到尾声,剩下的半个小时就是观众提问环节,我并不是一个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表达自身看法的人,尤其是在许多专业人士面前,更显得班门弄斧。我不明白我是被阿桦熠熠生辉的才华所打动,想与他讨论我们共同喜欢的领域知识,还是因为被当时的学术探讨氛围所感染,那天我居然频频举手。大概是因为我坐的位置较偏,几番举手无果。看着主持人无视倒数第三排举手的我,叫着那些地域位置绝佳的提问者,我甚至觉得有些没有希望了。讲座结束前五分钟,阿桦对主持人说:最后一个提问者就由我来选择吧。坐在靠窗位置的那个女孩子大概有很多问题想和我们大家分享,最后一个提问名额就给她吧。
我诧异地愣了一下,有些尴尬地站起身,但更多的是感动与欣喜,我有些拘谨地问问题、谈看法,他很全面地和我解释,带着些许官方的口吻,我一直觉得那是一次很平常的观众问答,尽管有些许不同,那也仅仅只是我内心的波澜。只是,在和阿桦熟识了之后,他才告诉我,对他来说,那是他连续开了六场讲座了最不平凡的一场,他说,他从我进场之后就注意到了我,也从没看过一个女孩子会带着贝雷帽,满头大汗丝毫没有淑女形象地去听讲座,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略有些看脸的城市。
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常说,他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一个左手也戴着手表,脖子戴着系着小玉坠的红色挂绳的女孩子,有些狼狈但对于互动又侃侃而谈毫不怯场,讲述着自己对于广告行业的梦。
✈️
讲座结束之后,已经是傍晚五点,上海夏天的傍晚已经退去了炎热,有些许微风,太阳还未落下,夕阳照耀得人有些舒服。我骑着自行车一路狂奔赶回公寓,隐隐有些激动,因为我记下了阿桦的微信号。回到公寓后,我小心翼翼地在“搜索好友”栏里输入一串数字与英文,发送了好友请求之后,紧张兮兮地等待着回复。三个小时之后,他同意添加好友,我开心地简直没跳起来,毕竟,为了能让他知道我不是随意添加好友的路人甲乙丙,我特地备注了“最后5分钟的女子”。
我承认我对于有才华又有颜值的人毫无抵抗力,但这种想法很单纯,只是遇见了和自己有共同语言、志同道合的人的欣赏,我也一直相信,有实力又有颜值的人一直是这个社会最珍贵的资源之一。
添加好友之后,我没有主动和他聊过天,他也没有。日子依旧平淡,考研熬夜的生活依旧很苦,但我总觉得有些不一样,读书读累了,看着朋友圈里某些或正能量或吐槽或安利美景的动态,那便是我与以往不同的放松方式。于是,我和素不相识的阿桦,开始有了一点点交集了......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