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埃利奥特'阿伦森,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曾荣获美国心理协会全部三项大奖:杰出教学奖、杰出著作奖、杰出研究奖。他著作的《社会性动物》被誉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
本周看了一本书非常有趣的书《绝非偶然》,这本书是我通过翻找狗熊阅读前期节目中无意发现的,这也印证了凡事绝非偶然,必定要在恰当的时刻做恰当的事情。讲述作者出生在贫民的家庭,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一生体现。他在学术研究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对事物的分析使得他终究成为什么样的人,在最后双眼失明的时候仍然利用口述的方式继续编写著作,并帮助小孙女通过阅读障碍。层层思考层层分析,通过优劣势分析而规划人生。
摘要:
每个人都需要依次明白两件事情:第一,我将何去何从?第二,我将与谁同行?
通过作者自传结合自身,个人认知是最为重要的。人类需求呈现金字塔状,从最底层逐渐向上层递进,我们在满足了食物需求情况下进而满足物质需求,但物质需求无止境,一旦达到物质顶峰则出现分叉,要么堕落,吸毒嫖妓赌博。要么升华,追求精神层面上的更高领域。一路中贵人是成功必备良药,犹如看一万本书不如大师指点一二。
在古尔维奇教授相当严厉的苏格拉底式激励下,我学会了批判性思考,认识到用逻辑和证据挑战根深蒂固观念的重要性。
逻辑性思维是当下最为热点词汇,罗胖的《逻辑思维》节目无时无刻不强调这一点。我也早有所领悟,人脑需要架构,如渔网,发散性开枝只有触发一根才能连接更多的触点!深知这是我所缺乏的,幸之我会不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架构自己的人脑结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头脑特工队》就是构建思维模式的一个印子。
我热爱实验研究的每一个过程:先在脑子里形成一个观点,然后设计实验程序,并撰写剧本;之后进行彩排,训练助手;正式进行实验;向被试坦承实验的真实意图;分析数据,撰写研究论文并发表。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能够从事实验研究了,那种感觉就像儿时在里维尔掌握了接地滚球的技术一样,不再因场上的紧张气氛而不安,也不会祈祷击球手把球击到别处(老天保佑,别打给我),而是希望球向自己的方向飞过来。
一个思维产生,怎么通过肢体或言语或书面形式表现出来呢?分解任务一步一步逐渐雏形。任何一个成功的事例都是在脑海中多变的模拟。
我惊讶地发现,如果不为琐事所累,你其实有充足的时间把每一件事做得尽善尽美。
这辈子我妈最享福的一件事是不用操心给我爸做饭,我爸会做饭,而且他热爱并不为此苦恼,双方都从这件事中得利。一日三餐,中国不同美国,美国的饮食尤其简单,牛奶泡玉米片,汉堡。中国吃一顿饭要几个菜,有荤有素,做饭之前还要择啊洗啊,这之前还要苦于每天不重样,吃什么,怎么吃,炖的、焖的、炸的、煎的。空气灰尘每天都要打扫卫生,一天24小时,除去睡觉的8小时,上班的8小时,仅仅剩余的8小时应该交给更有意义的事却被琐事所累,怎么才能有足够充足的时间把一件事做到尽善尽美呢? 选择最重要的事做。
我没有最喜欢的一段。换言之,每一段我都喜欢,每一段都能让人感到无限温暖。如果非要我选择最喜欢的一段,我会说:此时此刻。
人生犹如坐过山车,上下起伏,爬上去、落下来,缓缓的转弯,又骤然扭转,能说你单一喜欢哪一段吗?因为每一段都是过山车行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这是一本有关改变的书,改变没有被动,只有主动才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