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埃利奥特·阿伦森
美国心理学家,师从马斯洛、麦克莱兰和费斯廷格;第一个在研究、教学和写作三个方面均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最高奖的心理学家。
内容简介: 艾伦森的自传,讲述了他如何从一个腼腆,缺乏自信的笨小孩,逐渐自我肯定,进入大学投入心理学的怀抱。
当时的心理学派分为:1、行为主义学派; 2、精神分析学派; 马斯洛提出,心理学应该发展出第三种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来取代这两种主流研究视角,新的学派从人文主义和哲学视角研究人的本性和动机。
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1、生理上的需要; 2、安全上的需要; 3、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 (当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自尊被满足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是人们充分发挥潜能的动力)激起了阿伦森的共鸣。阿伦森受马洛斯的充满生机而影响深远的人文主义观,决定用心理学的智慧和知识区改善人类的境况。
阿伦森始终认为,每个人需要一次明白两件事: 第一,我将何去何从? 第二,我将与谁同行? 然后他去了卫斯理大学,担任了心理学的助教。进行了一系列很有趣的研究实验。源于对费斯廷格的失调理论(失调理论:由于有两个或多个不一致的认知而引起的不舒服的感觉,以及因为做的一件与自己正面的自我概念不符的行为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的研究,获得了费斯廷格的赏识。失调理论指出人的思想远比奖惩原则预料的复杂。
ps:读这本书的原因是朋友的推荐,因为最近一直想理解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东西。study~study~stu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