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瘤:高龄患者多见
占颅内肿瘤10%以内,分脑实质(80%见于大脑半球皮质及皮质下区,好发于顶、枕叶,小脑和脑干少见)、颅骨、硬膜下和软脑膜转移,原发肿瘤多为肺癌(遇此类患者初诊需补做胸部CT),女性常为乳腺癌,以血行转移最常见,脑脊液种植或直接侵犯少见。常多发,中心易坏死,囊变和出血,钙化少见,瘤周水肿明显。病理形态为结节型、弥散型脑膜转移(小结节,大水肿)。
CT表现:呈类圆形等或低密度病灶,也可为略高密度或囊性肿块,囊内可有结节。肿瘤内出血可见高密度病灶,多位于边缘部(皮质或皮质下),有时可见环状强化。
小儿转移瘤应排除嗜酸性肉芽肿类疾病
MRI多呈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
多发结节、瘤内出血、瘤周水肿明显、多发常见(多位于边缘处如皮质、皮质下区或呈灰白质交界处)、增强扫描多呈均一或环状强化
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最常发生在基底节的壳(豆纹动脉)、丘脑、桥脑和小脑等。
丘脑位于三脑室边上,出血常破入脑室和蛛网膜下腔。
血肿演变过程:急性期(1周内)
吸收期(2W-8W末)
囊腔形成期(第3月开始)
CT表现:高密度病灶,壳核出血形态为肾形出血
增强CT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如肿瘤,表现为环形强化影
出血CT值在50-60Hu,钙化CT值在100以上
丘脑出血:血肿可破入第三脑室,CT增强13天后可见血肿不完全强化
MRI脑出血表现
出血信号复杂,主要与出血灶内血红蛋白的演变有关。
超急性期(<6h)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急性期(7-72h)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显著低信号;
亚急性期(4d-4w)T1WI呈高信号,T2WI呈周边高信号,中心为等或低信号;
慢性期(1-2m)T1WI、T2WI均呈高信号,T2WI血肿边缘表现为一低信号环,代表含铁血黄素
残腔期(3m-数年)脑脊液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