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做梦了,我亲爱的妈妈,无数在梦里呼唤着您,这么多年了,却忘不了。
妈妈,解放前夕出生在上海的高知家庭。年轻时代的外公和外婆,是中央警官学校的第一届学生。外婆出生于广东中山市的大户人家,受兄长的影响,对中国革命充满了热忱。外公是一个落魄的书香子弟,胸怀着满腔的报负,投身于中国的革命事业。
妈妈是家里的小女儿,外公为妈妈起名为:婴,意思是家有二个女宝贝。
美好的家庭由于历史的动荡让妈妈年幼失去了父亲。据妈妈说,解放后第二年有一天外公外出上班再也没回来。
外婆独自抚养着四个年幼的孩子艰苦度日,一次又一次的历史运动,打乱了他们的生活节奏,被迫遣送到外公的家乡浙江桐乡,在那里开始了一段辛苦的岁月。
城里的孩子到乡下去生活真心很难。就是这样的生活也是奢侈的。由于外公的前身是民国的政府官员,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外婆又遭到了红卫兵的批斗。
16岁的妈妈失去了双亲,对于女孩子来说,这是最美好的年纪。但对于妈妈来说,生活似乎从来没有甜过。
当时两个舅舅都去了新疆,留下姨妈跟妈妈在外公的家乡相依为命。于是姨妈琢磨着给妈妈找一户亲事,在生活上有个依靠。
但命运总是捉弄苦命人, 媒人给妈妈介绍亲事时,错把两个兄弟说成在新安江工作,由此爸爸妈妈很顺利的结婚了。本来以为生活可以安稳些,没多久爸爸家里知道妈妈的出身,让平静的生活变的不平静了。
爸爸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弟弟,爸爸很早当了学徒干上了手艺活。从我记事开始,爸爸经常不在家。家里四个人的农活,全落在妈妈一个人的身上。
现在依稀还记得幼年时候,爸爸妈妈晚上接上了电,在自留地种榨菜,场地上打稻子。小时候对爸爸妈妈晚上开夜工特别兴奋,因为爸爸妈妈会把我和哥哥叫起来一起吃“半夜饭”。
就是这样的日子,妈妈从来不会叫苦,因为有孩子们在身边,她总是觉得幸福。
平静的幸福在一九八二年被打破了,外公得到了平反,当时组织上问妈妈有什么要求,是否还回上海。当时我和哥哥就是妈妈最大的牵绊,尽管婚后妈妈过的不幸福,尽管爸爸不懂体贴,妈妈只想给我们一个完整的家。
组织上安排妈妈到供销社上班,我和哥哥二个人户口,从农村转到了镇上,妈妈出去工作了。我和哥哥就成了那个年代的留守儿童。
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教,品行兼优的哥哥学坏了,而且是坏的一塌糊涂,无药可救!爸爸为此一直埋怨妈妈,不该出去工作,埋怨妈妈把我们的户口变成了城镇户口。
自从哥哥学坏以后,爸爸碍于面子,不愿意再到外面做建筑承包了,家里的很多事情都要依靠妈妈。
一九九三妈妈所在的供销社要搞承包了。对于当时作为家里顶梁柱的妈妈,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千斤重担让妈妈累了大病了一场。
时光飞逝到一九九五年, 大病过后的妈妈办了病退。又重新出发了,去羊毛衫厂做缝纫工,空闲时间还会去羊毛衫厂买些边角料回家做成小衣服,背心,拖鞋……拿到集市上去摆摊。
出生在上海的知识分子家庭,但特殊的身份却让生活难上加难。妈妈如小草般顽强,跟命运抗争着。
一直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字眼来形容我的妈妈。
如小草般顽强的妈妈,最终也没敌过人言可畏,在哥哥的婚姻上,妈妈背负着本不该承担的责任……
我从来不曾想过,有一天妈妈会不坚强。如果可以……,我宁愿从来不曾来过世上,也要换得父母婚姻的圆满,妈妈的平安终老。
可是时间就此定格在2009年的1月3日,妈妈永远的离开了我,也许她不曾想过,不管我有多大,我永远需要妈妈,是妈妈的宝贝。
无数次的在梦里相遇,好想妈妈如同小时候那样叫我一声“小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