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炊烟

一直想记录下那个地方,那些人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每逢清明,我都会和奶奶提几串清明吊,几打纸钱,去奶奶山上的娘家做祭祀

顺屋后的一条山路而上,人家渐行渐少,不多久就只剩下大山和我们了。山路弯弯,山花漫布,走这条路总是我所走的路中最慢最缓和的,因为每次都会问奶奶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奶奶却也不厌其烦地一一道来;或者我会问一问我们村子里其他老人的家族和来历,她也会慢慢地给我讲来,她讲故事的节奏和我们的步子一样从容。这个时候,奶奶会把她毕生对自然,对人与生活的阅历和经验与我分享,奶奶受学校教育不多,但是这不妨碍她感情和想法的表达。就这样,这段四里多长的山路,我们却走了两个多钟头。

快要到时山势变得舒缓,前面的湾里听得到溪水声。顺着路子朝前望去,可以看到湾里人的地了。在这样一座大山里有这样一片开阔的土地是难得的,这个时令,地里要么是青青荠麦,要么是金黄的油菜花,狭长的梯田尽头有一棵独自伫立的柏树,和更远方碧蓝的天空与云彩构成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那种感觉,是清新,是健美,是喜悦。

再往前走百来步就转入湾里了。核桃树,桐树,柿子树,银杏树,这些错落着的都是几十年甚至百年的大树。湾子里面开始看见几户人家,天青色的瓦片,斑驳的石灰粉刷的土墙,这是我们的传统建筑,透出岁月的积淀。

我们上完第一处坟后,旁边一户人家便请我们进去坐坐,招待我们的老人我叫她太外婆,是我奶奶上一辈的亲人,给我们沏茶,找来干核桃,柿子饼,还说要留我们吃饭。

有一次爷爷也是给我讲这里的故事,说以前他的父亲小时候最喜欢来这里玩一阵子,最后他的爷爷来接他回家时就爬到树上不下来,然后接着又留了许多天。其实何况是他的父亲,我的爷爷,我父亲那一辈的孩子,包括我自己,也是很喜欢来这里的,爷爷用一句话说出了这种情结的缘由——这个湾子里山好,水好,树好,人也好。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山里人也加入到外出打工的队伍,生活的不易让他们不得不在每年开春就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年末才回家一叙。幸运的是,这片土地仍然没变,这里仍然溪水长流,松柏长青,还有那些沧桑而宁静的瓦屋,以及连同记忆和情怀一同留守在这里的老人们。

最后一处坟冢是奶奶的爷爷和奶奶的,那是在最大的一片麦子地里,风吹麦浪,那片柔嫩的青色,让人那么愿意去相信有一种永恒,纵使岁月沧桑,人事代谢,即便时代在发展,生活在不断改变。当我们背起背篓,走出麦地时,邻近的几户人家烟囱里升起了缕缕炊烟,真的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画面了,久违的感觉涌上心头。

蓦然回首,又见炊烟。好优美的山水,好优美的风景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赵传明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 每当听到这首悠悠扬扬...
    戚聿涛阅读 1,202评论 3 8
  • 中篇小说节录 作者题记:在外苦苦奋斗了五年的宁一帆,终于挣到了钱,返回故乡,准备迎娶苦恋多年的姑娘孟丹丹,命运弄人...
    燕山松阅读 1,922评论 37 127
  • 我始终不敢忘怀的,是家乡的袅袅炊烟。 犹记得初中时,每逢周末,邻家妹子我们几个便结伴而归。尽管本着有小道,我们绝不...
    苏子苏子阅读 349评论 4 6
  • 周末随同爱人去看远在林区工作的儿子,途经一个小村庄,意外地看到了久违的炊烟,冬日的早晨阳光刚好,没有风,小村...
    黑龙江冷月阅读 429评论 4 2
  • 每每傍晚从乡村里回来,见人家屋顶的炊烟又起,直时如柱,弯时如蟒,总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感动。 乡村总是...
    余生有爱阅读 574评论 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