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测试
一、什么是最小可用产品?
什么是最小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
最小可行产品(MVP)是指以最低成本尽可能展现核心概念的产品策略,即是指用最快、最简明的方式建立一个可用的产品原型,这个原型要表达出你产品最终想要的效果,然后通过迭代来完善细节。它也可能涉及到进行市场前手的分析。
它是一种策略和流程指向制造和销售产品给客户。它是构思一代,原型,演示,数据收集,分析和学习一个反复的过程。目的是尽量减少花费在一个迭代的总时间。该过程被重复,直到所希望的产品,市场拟合得到的,或直至该产品被认为是不可存活。
二、为什么要开发最小可行产品?
传统的产品开发需要耗费很长的筹划时间,反复推敲,尽量把产品做到完美。与之相反,最小可行产品的目的则是开启学习认知的流程,而不是结束这个流程。
最小可行产品并非用于回答产品设计或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以验证基本的商业假设为目标。解决一系列商业问题。还记得我们上篇提到的两个假设吗?价值创建假设和价值增长假设。
通常在创业的初期,我们甚至不知道我们的顾客是谁?他们到底有什么需求?如果仅凭假设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开发出一个产品出来,结果,市场并不买账。这样的创业风险太大,非常容易失败。
从小米成立到MIUI问世,仅仅用了4个月。 2010年4月6日,小米成立;同年8月16日,MIUI第一个内测版本发布,适配机型为Nexus One,内测人数仅有100人,这也是小米的第一批天使开发者。这个版本的MIUI就是小米的最小可行产品。小米每周手机客户的反馈和信息,每周推出一个修改后的版本。到了2015年2月,MIUI的全球用户超过1亿人。
三、怎么开发最小可行产品:
作者给出了几个案例和建议:
1、视频化最小可行产品。如果你要开发的产品是需要非常复杂的技术,你现在只有一个理念,还无法去做一个成品出来?那该怎么办?做PPT,无休止的去路演吗?你会经常被叫Cut,然后问你有没有样品展示。
作者建议,你可以做一段视频,向顾客演示你的产品的实际工作情况,然后来验证顾客是否需要你的产品,是否会购买?
2、贵宾化最小可行产品:
创业的早期,只有几个人会使用你的产品,不要灰心丧气,你可以对这几个顾客进行贵宾式的服务,跟顾客之间不断的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不断去改进自己的产品。这样的贵宾式服务,就是一种最小化可行产品。
最小可行产品在很多人严重代表着低劣,不合格,跟传统的质量观念格格不入。在传统的观念里,我们必须向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戴明的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设计思想等等都是追求高质量。
但追求高质量的前提是,这些企业非常了解哪些产品特质对于顾客更有价值。而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这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最小可行产品需要我们有勇气去验证自己的价值假设。如果顾客的反应和我们期待的一致,我们的假设就是对的。如果我们发布了一款产品,顾客甚至早期使用者都无法弄明白如何使用,那我们必须反省以改变。
精致创业模式和开发高质量的产品并不矛盾。我们必须把传统的专业标准放一边,尽快进入“经证实的认知”环节。
四、开发最小化可行产品的减速路障
这节提到的是它的危险性和一些失败的因素
最常见的减速路障是法律问题、对竞争对手的恐惧、品牌风险、以及对士气的影响。
法律问题最常见的的是专利问题,创业者应该寻求法律咨询,确保自身充分了解所有风险
其次一个杞人忧天的问题是对竞争对手的恐惧。特别是对大型的成熟企业的恐惧,唯恐他们盗用了新创企业的构想。作为新创,想要你的构想、公司或产品不为人知,几乎不可能,更别提竞争对手。实际真相是大多数公司的大多数经理人对好的构想早已应接不暇。更别提像阿里、腾讯这种企业更无暇顾及。他们的挑战是如何把这些构想排出个先后顺序,并且落实执行。因此这才给新创企业生存的希望。
如果竞争对手是威胁,那么对于创意构想,你如果能把“开发-测量-认知”的反馈循环推得比任何人都快,时间更短。这样不管对于竞争对手知不知道或者不管谁有先发优势也都变得不重要。唯一取胜之道是比别人学的更快!
品牌风险对于初创公司并不重要,而且相对大品牌是个优势,毕竟顾客少的可怜,所以可以通过早期使用者完善后再可大力推广发布。
对士气的影响就不用了说了,毕竟MVP的简陋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反馈,我们只能尽快的收集数据并和顾客沟通选取他们大多数人所关注的几方面相同的问题进行简单快速的迭代(如收集他们关于产品最喜欢的几个功能和最难以接受的几个功能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