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就好了。”
这在汉语中是一个经常用到的句式,用来表示遗憾、惋惜。
在英语中也是一个固定句式,是一个我们都会学到和学过的虚拟句式。
可见,人类有些东西还是共通的,至少在表达遗憾的时候是这样。
01
“再努力一点就好了。”
我想问:再努力一点,真的会好吗?
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结果,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因为就业压力,很多本科毕业生都会选择一条折中的当时——考研。考研既可以让自己的学历镀上一层金,也会暂时缓解就业压力,何乐而不为呢?
可是每年百万的人选择考研,最后又有多少人如愿?招生数每年基本上都是一定的,而报考的人却急剧增加,那么注定有一部分人是要被筛选掉的。
除去那些并没有充分准备的人,想要靠运气的人,还是有一部分人是认认真真准备的,因为他们有目标和信念感,认为自己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然而,事实却总是让人失望。
02
我认识一个并不算很亲近的朋友,她是个很努力认真又有奋斗目标的小姐姐。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努力考入中国的最高学府——北大继续自己的研究生生涯。
她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到那毕竟是梦想中的学校,竞争力极大,朋友们都为他捏把汗。幸运的是,初试成绩出来了,分数接近四百分,稳稳的能够进入复试了。
在大家都为她开心,高兴的时候,复试成绩却让人非常失望,也非常意外,她因为太紧张,在复试中的表现不太理想,最后被刷下来了。
生活就是这样,总喜欢给你开玩笑,你想要的,它把东西伸到你手边,让你两眼放光,充满希望的准备去接过来时,又缩回去,让你承受悲观两极。
大家都鼓励她,再努力一点,再准备一次,梦想就实现了。她也觉得不甘,觉得再努力一点就好了,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和大家对她的期待进行了二战。
但是,结果是——失败。
有些事情,并不是努力就可以解决的,比如考试,不管你承不承认,都是有一部分的运气存在的。
02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真的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想让孩子输在任何一点上。
周末,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不管是不是孩子喜欢的;暑假寒假,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辅导班,语文数学英语,样样都不会少,唯恐孩子开学时拉人一截儿;甚至是在和孩子外出旅行时,都时不时地提醒孩子什么作业没有做完,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孩子比较,永远觉得是别人家的孩子最优秀,最懂事。
家长不知道,现在的孩子缺少了多少快乐,增加了多大的压力。
每一年高考,都会有高考失利,考生自杀的报道,但是家长给孩子施加的压力确是丝毫不减。
学校为了升学率也在给学生施加压力,甚至给孩子灌输“学习不好的孩子就是笨孩子”、“高考失利,一辈子就完了”这样的观念。考试没考好,就觉得是孩子没努力,总是把“再努力一点”类似的话放在嘴边。
可是,再努力一点,就真的会好吗?
我不是说不让努力,努力和不努力都是极端。只是我们要试着想一下,努力了,结果就一定是好的吗?
如果真的抱着这样的观念,那努力过依然是失败的结果又有谁能接受的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