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二小姐的2024
今日分享:为什么相信先于质疑
早上好!
这一点太重要了,对于我们独立思考作判断的基础。
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么?比如某明星出了什么事,稍微有点认知能力的人,都得问一下这个新闻的来源是什么,说这话的人靠不靠谱,这会不会是瞎编的,或者这是不是去年的事。但是大多数人看到这些消息的时候,根本不会考虑这些问题。我们只要在网上看到一个小小的片段一闪而过,就会直接下判断,觉得“这件事做得不行”。
什么意思呢?就是绝大部分人对于自己在网上胡乱䁖了一眼的东西,很容易就会相信。
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快于思维!
这个现象是怎么被证明的呢?实验人员找了一群被试者,给他们一份起诉书,起诉书里写着某一个人犯了什么罪,有很多陈述。其中,显示为红色的那些陈述都是性质非常恶劣的犯罪行为,但是同时实验人员也会提示被试,红色陈述的犯罪行为不存在,不要相信红色的这部分内容,这部分是假的,只是写在了这张纸上。然后实验人员让这些被试看这个人的材料,看完材料之后作为初审法官给这个人判刑。如果这些被试信了那些红字,就会判得很重。
接下来,实验人员还干了一件什么事呢?就是让一部分这些读文件的人,一边读一边做数字搜寻任务(在文本正下方有一串蓝色数字,需要在看到数字5时按下某个反应键)。
这个设计是在心理学实验中很常用的一个手段,模拟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心不在焉的状态。因为你去参加一个实验,一定会很认真,而不像你平常的状态,所以实验人员需要让你的脑子乱一点,让你的脑子有一点负担,有一点压力,比如告诉你一个7位数,并且要求你记住这个数字,当你的脑子要记一个7位数的时候,你再读一篇文章,你就会分心。这就是在分心的状态下去读文章。
实验人员发现什么呢?绝大多数同时在执行数字搜寻任务的人,判刑都会很重,因为他们会把那些红色的部分当作真的。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我们平常刷抖音、刷小视频、刷小红书这样的东西,我们是很用心地刷吗?不是。我们都相当于脑子里边记着一串数字似的,分着心在那儿刷,所以你看到屏幕上写的任何东西,你的第一反应都是相信。
这就是因为我们所有人(不是说绝大多数,是所有人)的头脑都是相信先于质疑的。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有反思能力呢?因为相信会与理解同时发生,只有具备足够的认知资源和动机,质疑才会随之而来。也就是说你要质疑一个东西,你的认知水平需要足够高,认知边界足够宽,知道的事多,还要有足够的动机。
所以叫“相信先于质疑:眼睛快于思维”,批判思维很重要!
郭二小姐分享!
今日早餐分享:
拿铁
滑蛋
炒牛仔骨
牛油果烤芝士面包
香煎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