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每日精进”。今天是国庆节,祖国在我们的陪伴下又长了一岁,祝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十一假期来了,或许此时你正在旅行的路上,或者在陪伴家人、感受平淡的美好,又或许“偷得浮生半日闲”,享受一个人的安宁……那想不想将这美好的幸福感持续下去?人们常开玩笑,“何以解忧,唯有暴富”、“幸福都是短暂的”……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积极心理学之父”为我们揭开幸福的秘密——《真实的幸福》,作者:【美】马丁·塞利格曼。
这可不是一本鸡汤书,而是本严肃的心理学著作。作者马丁·塞利格曼博士,曾是美国心理协会主席,被誉为“积极心理学之父”——他改变了过去心理学“只能治精神疾病”的传统,倡导用它来追求幸福。
生活中,要获得幸福体验非常简单。收到一束鲜花、看一部电影、打一局游戏,都会让人开心。但要将幸福持续,成为生活的常态,就要难得多了。作者给了一个公式:幸福的持久度=生理因素+生活环境+积极的心理暗示。
1.生理因素
有一点要明确的是:一个人日常的情绪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有人从小就是乐天派,有人天生就比较丧。遇到同一件事,有人大惊小怪、情绪波动很大;有人就很佛系、波澜不惊。这一点很难改变。生理因素的影响还体现在:每个人都有天生的情绪范围,短暂的快乐或悲伤后,情绪都会回到正常状态。所以,无论是升职加薪的好消息,还是亲人去世这样的噩耗,你的情绪都会或快或慢地被调回到正常状态。正因为这样,持续的幸福才特别困难。
2.生活环境
生活环境是如何影响幸福感的呢?纠正两个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有钱,自然就幸福了。金钱确实能带来幸福体验,但在解决了温饱之后,幸福和金钱的关系就越来越小。在美国,律师是薪酬最高的职业之一,也是抑郁症最高发的群体;中了彩票一夜暴富的人,在狂喜之后,也会逐渐习惯、恢复平静。
误区二:幸福这种主观体验,是一个人的事。统计发现,朋友多的人比朋友少的人普遍更幸福,结了婚的人比单身的人幸福的比例更高。所以,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幸福感关系密切。要提升幸福感,不妨走出门,多去交些好朋友。
3.心理暗示
生理因素无法改变,生活环境作用有限,要提升幸福感,最重要的是抓住你可以控制的因素——主动调整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看法。这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
第一步:跟不愉快的过去说再见。很多人不幸福,是因为被过去的不幸经历困扰。因为一次演讲出糗,就觉得自己不适合演讲;一次失恋,很久都“累觉不爱”……这种不幸经历造成的“我不行”的感觉,在心理学上有个专门的说法——习得性无助。对于这种情况,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纳这段经历,充满仪式感地重新开始。要从不幸中走出来,就要学会原谅造成不幸的那个人。可以尝试心理练习,给自己积极的暗示:① 不带情绪地回忆当时的场景;② 换位思考,为什么他会这么做;③ 找到原谅对方的理由;④ 把原谅的决定写到纸上,或正式地告诉可信赖的朋友。⑤ 感到痛苦时,重新审视这张纸条。慢慢地,你会从这段痛苦的记忆中走出来。
第二步:利用好当下的情绪。幸福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而是懂得在特定情绪下做合适的事,不让负面情绪成为负担。研究发现:消极情绪会让人决策更敏锐,适合批判性思维的工作,比如悲伤、孤独时就适合准备考试、整理房间、修改文章;积极情绪经常会激发灵感,更适合需要创造力、想象力的工作。
第三步:坚信“坏是一时的,好是永远的”。日常生活中,给自己积极的暗示。遇见一件好事,比如出行计划得到了家人的肯定,告诉自己“这不是偶然,而是因为我的能力很棒”,“这样的好事情,还会发生”;遇见坏事就要暗示自己“这只是一次意外“,“以后只要小心,就不会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