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估计所有的人都有“因为错过而懊恼”的经历。
其实用错过并不准确,很多时候是我们主动放弃了。
因为感觉这事和自己无关,也就没有花心思去学习、去研究。等到反应过来后才明白自己已经错过了重要的机会。
思:读了留言,又发现了很多上一节课没有注意到的错过。就比如说买房子这件事,这几年也一直是觉得和自己无关,所以根本没想到去研究。还有,有些事情即使知道了对的,但是由于大脑的害怕,大脑总想待在舒适区,所以不愿意去做。比如学理财。我知道有必要好好学习理财知识,但是又想着这不是我能做得来的,所以大脑一直拖延着不去做。
如何防止“错过”呢?
作者提出解决方法:
面对新知识、新观念的时候,不要先让“与我无关”的想法占据大脑,不妨先去主动吸收,按照那个观点去做一下。
做不好没关系。去做了,就与那个观点发生联系,不再是无关了,自然有机会利用它们改善自己的生活。
现在,英语我也有学习,和女儿一起学,虽然很简单的记单词,但是好歹开始了吧,只是做得比较随意。理财方面的书和公众号我也关注了不少,但是由于最近精力大多花在写文章和读专栏上,这几个月几乎没怎么翻看。这方面的书由于有难度,自己也害怕打开。
问题:
1.知道了一个观念,却很难确定自己是否在践行。因为观念通常是用来改善自己的,但是一开始是比较难以有收获的,只是感觉上的愉悦。
我比较能感受这位同学的回答,因为我也有过这样的困惑。虽然每天在做着一些事,但是没有看到自己的生活有多大的变化,因为很多事情都是必须在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效果。有时候甚至怀疑自己的行为,怀疑自己这样做是否值得。
但是我今天又想了一下。其实通过读文章我已经在践行啊!比如说,作者说“好文章要只字不差地反复阅读”,我最近就是这样做的。比如说要想改变身边的人,首先自己要有所改变,我现在已经每天5-6点早起了,相对于之前的我,每天睡到7,8点,已经是个很大的挑战了。再比如,元认知能力的觉醒,让我能够清晰的知道自己在思考自己的思考,而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学会思考别人的思考。所以这一切都是在改变吧。只是在情绪的控制上,比较难。但是,也有一点点改善的。而笑来老师说的,一定要留言,其实我也每天在做啊。我在简书上写文章就相当于留言输出了。
而笑来老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我觉得没有解决这位读者的问题“很难确定自己是否在践行”。他只是鼓励学员,
过去因为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不足,因此而错过的机会已经很遗憾了。
现在知道了以后,再不拿出些行动去完善自己,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溜走恐怕更让人难以接受。
抄写了这几句,又进一步激发了我的思维。比如,以前我不太明确,注意力是自己最宝贵的财富。现在我知道了,虽然做得还很不好,但是我不再经常翻朋友圈了,群聊减少了一些,淘宝购物也减少了很多。其实这都是知道了以后,慢慢完善自己的过程。
我知道了要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上,所以每做一件事,我总会想一下,对我的成长有帮助么?虽然有时候还思考不清楚,但是这些概念已经慢慢渗入我的思维中了。
2.留言说,读完“错过”后做了两个决定:以后每天看两次当天的内容;翻看以前的内容,每看一遍都问自己:这篇主要讲的什么?
答:好的文章,当你多读一遍,都会发现有新的收获。
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因为每一次你重新读的时候,你都相当于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去理解它,即便这个高度并没有那么显著,但是确实是存在的。
如何检验自己是不是真正了解了文章的内容?
可以用自己的话去复述一遍读过的内容。
所有你已经知道的东西,都应该可以被你复述出来,只有这样它才算是真正融入了你的系统,并且有机会在这里“生根发芽”
思:我其实之前已经在不断践行了,虽然之前的文章没有所有都看,但也会偶尔翻看,还有,有时候烧饭或者洗衣服的时候听前面的音频,当做复习。包括陪孩子玩的时候,也在听音频复习。偶尔也有几次,以前不理解的话突然领悟了。
我还是不愿意复述。学生时代就有这样的懒病。老师说,睡觉前回忆一下白天讲课的内容,我是想着想着就睡着了。或者想不起来就不想了。我的大脑真的很懒。现在也是如此,看了一篇文章后其实根本不能完全复述,但是我也懒得重新再看一遍再试着复述。
我要克服懒病!
3.很多时候想起以前的事会后悔:当初要是……可能结果完全不同。但是每次遇到相同的事,还会用以前的思维方式去做。
老师说其实每个人都会做过一些让自己想起来后悔的事。
但是想到这点后该如何应对,这是一个极大的分水岭。
有些人只是想想而已。但是以后遇到同样的事,还会做出同样的错误选择,然后依然同样的后悔,
但是有少部分人会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重点分析自己做错的原因,并逐一改正。
这部分人以后也一定还会犯错,一定还会有错误的选择,但是这些错误的数量一定会减少,而且犯同样错误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我们不是不能后悔,而是不能只停留在后悔的层面。
思:我还是有这样的毛病,有时候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啊!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自我觉悟!我对自己的失败总结的也不多。总是觉得没有学会总结。怕总结
4.有时候我们错过是因为觉得这件事和我们没关系,有时候错过,是因为不愿意去面对。我明明知道一篇好文章不要仅仅止步于看一遍,而是最好能复述一遍,但是我不去做,就是不愿意面对。
比起觉得和自己没关系,更可怕的是说服自己:
这件事和我没关系,所以不要多想了。
这种掩耳盗铃的方式貌似是一种自我保护,实际上是把自己推向更危险的地方。
那些在你看来可能没关系,甚至需要说服自己没关系的事,多半有一天会重新出现在你生活中,并且是你再也无法无视的形式出现。
不要等到那时才想要直面现实,现在就应该为那些看似没关系的事情做些准备了。
6.如果看到了不错的材料,尽量把它放到脑子里,或者花时间记录下来。
起码你要为它花费些力气,它才有可能印在你的脑海里,进而在某个节点和其他知识产生联系。
思:这个我有些感触了。比如,我把笑来老师的文章敲下来,后来在我写作的过程中就用到了。还有记得之前看过成甲老师的一篇文章,初读的时候真的不太明白什么是“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新旧知识理解比较狭隘,后来不断领悟,现在已经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也能随手运用这个观念了。这就是它能在某个节点与我的其他知识产生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