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遇见你
“如果没有遇见你,我将会是在哪里?”
林忆莲的这首《我只在乎你》是唱给爱情,可我每次听到这句话就会想起那位老师。
她是我高中的历史老师——类老师。我还记得高一的时候给她写了两句诗,特别稚嫩,如下:“类气来水渺茫,文文博采惊众人。” 现在想起写这两句诗的心境,我不免发笑起来。为何?因为当时高一刚入学,从她第一次给我们上课起,她的才情与智慧就占满了我的大脑。后来,又听她讲述她高中的学习生活,怎样的努力,成绩多么优秀等等。高一刚入学的我,心里确实觉得她厉害,但又总感到奇怪“这个老师有些自恋吧?哪个老师会在学生面前这样夸耀自己?就算有硬实力,不也应该谦虚吗?” 庆幸的是我这些话从未与她讲过,不然真的要杖责八十了。(哈哈)
“我虽然是一个借读生,但是当时我第一次考试就是年级第二。”
“我高中学习的劲头,从来没人超越过。”
“我大学奖学金年年不缺”
我听到她这些话的时候,我没有望着她等下一句,而是低下了头。
我所读的学校是市里面一个不错的高中,很多人都说在这个学校上课有很大的机会考上985、211。我有些怀疑,这些话不过是对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说的吧,对我,算了吧。我费了多大的劲,才考上这个学校。
高一,班里有50多个人,我的成绩稳定在班级四十多名,年级八九百名。好像不能用稳定来形容,总之就是很差并且是持续不断的差。初中总在班级前几名的我,心里一下有很大的落差。虽然从小我的家庭教育告诉我,成绩好坏没关系,重要的是肯用心学。但是在那样的环境告诉我:成绩好坏就是很重要。
即使你不在乎,周围的同学也会时刻提醒你,你是个差等生。成绩不好,你上课打瞌睡就是不认真学习而不是学累了打个盹;你问老师题就是装装样子而不是真的不懂;你成绩进步了就是靠运气而不是认真学习的结果;你在班级里发言就是瞎说而不是得到尊重。这一切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原本我就因为自己的相貌丑陋,声带粗犷不像个女孩而感到自卑,而落差加上这些经历,让我变得更自卑,一种我从未想象过的自卑。自卑带来的心理煎熬是他人无法感同身受的,所以我从未与他人讲过,还是笑呵呵的,装着不自卑。
幸运的是,这种自卑情绪仅锁住了我一年就被我赶走了,可我不会忘记的是她将钥匙递给了我。
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试,不出我所料,果然很差劲。她找我谈话,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有想去的城市吗?”“啊?!”好奇与惊讶同时发出。想了一会儿,我才说出:“有很多南方的城市都很想去看看。”
“具体有没有呢?”她再问。
“江南水乡吧,我就是比较喜欢那种感觉。”
“你想在那里生活吗?”
“还挺想的。”我当时脑子真的就开始想象,水乡的场景,一座桥,一只船,一个屋子~
“很好,坚持三年,你可以带着光明正大的理由去那些地方生活四年甚至更久。”
“光明正大的理由,考上那边的大学?”我有些尴尬的回答道,因为我心里自知我的成绩与其去那么远的地方读一所二本B类大学,还不如在家附近找一所学校,怎么会去南方呢?旅游还行。”
“既然有喜欢的城市,不妨去找找那个城市有什么不错的学校,为自己定一个目标。”
“可我……”我话还没说完就被她打断了。
“你觉得自己成绩不好?可是时间还长,还有两年半的时间,且不说高二、高三、就是高一每一次考试成绩排名都会有大变化的,也许下一次你就会在前面呢?别急着下定论,别急着否定自己。可能你初中的学校不是很好,但既然大家都来到了这所学校,证明你们不差什么。”
这些话,要是别的老师告诉我,我估计会当做安慰的话,听听罢了。从她口中说出来,我就记下了。因为她说过:“我是一个借读生,但是我第一次考试是年级第二。”我问她是怎样做到的,她说出来的那些话应该是我所有遇见的高中生中都没有或者不可能做到的。
她说:“因为我是借读生,所以初中的成绩并不好,而且知识底子也比较差,但我就是要把底子打厚。我的高中生活基本上都是站着的,凳子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摆设。我每天学习到很晚,第二天自然会困,所以我每次上课都站起来,这样就不会困。我英语不好,就用最笨的方法学习。课本上的每一句话甚至包括每一个题的题目和选项我都会背下来,而不仅仅是老师画的知识点。遇到不会的知识,我就背,先背下来让自己记住再琢磨。甚至数学题不会也背,公式方法,做题思路一遍一遍的磨……”
听到她说这些,我有些惭愧。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够认真努力,但远没有她那样的毅力。就在我准备下定决心按照她的方法时,她又继续说:“我是一个很笨的学生,接受能力很慢,所以我只能用笨办法。我的办法不一定适合你,但是你一定要有决心,要坚持。”
我点点头,后来我还是学习了她的方法,因为我也挺“笨”。
作为她的历史课代表,每次交作业到她的办公桌上,我都会想起她和我说的那些话。一个借读生凭借自己努力逆袭的故事,激发着我这个差等生也想逆袭的勇气。我们起点一样,我也一定能进步。当时的我确实很想成为她,后来确实有了她的影子。
关于中间如何拼命学习的过程,和大多数励志的故事一样,不必多说了。
如果说自卑是因为否定自我,那走出自卑的第一步就是带给自己优越感。在高二文理分班后的第一个学期考试,我考了班级第一名。我第一次在高中感受到优越感,我没有急着告诉父母,而是想让她知道。她看了我的成绩单之后说了一句很简单的话:“继续保持。”没有夸奖(貌似我也不太需要),但我能感受到她也为我感到开心。她知道一个太久没有获得好成绩的学生,会有些自卑,但同时她也明白一个好不容易获得好成绩的学生,会有些骄傲。高中三年需要的是持久作战的态度,需要冷静。
从高二开始,我的成绩便一直在班级前列,偶尔会有起伏。班里成绩比较差的同学会来问我学习的方法,我都会从我高一的经历开始讲起。拿起我高一写的笔记,他们都不相信,这样工整认真的笔记,我高一成绩怎么可能会那么差。当然,我永远不会忘了向别人说她告诉我的方法,她激励我的那些话。当别人问我读书有什么用的时候,也不会忘说:“你小时候吃过的肉还记得什么味道嘛?就是这些肉让你的身体一步步成长直到现在,读书也是这样,你读过的书都会慢慢塑造你,当然这也取决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让我明白,一个好老师是当你与他产生心灵的交流时,你从她身上学习到了很多,并且你会迫不及待地将自己所领悟到的分享给他人。
高三的一次历史课,我有幸主讲。我记得很清楚,那节课我讲的是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到淞沪会战、百团大战再到最后的战略反攻。事件很多,但我讲的很细。等我讲完站在讲台上等她补充时,她没有说话,就是有点发愣的看着我,那个眼神好像在说,她发现了什么东西,却又讲不出来。班里的同学很热情,用掌声感谢了我的讲课。掌声结束后,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刚刚从XXX身上,我看到当年的自己,一下没缓过神来。”班里同学开始起哄,我也有些害羞,因为在我心里能和她一样就是对我最大的夸奖。
她对我那次讲课评价很高,除此外那是她第一次在班里对同学们谈起我,她说:“你们知道XXX高一时候的成绩吗?”她拿起桌上的成绩表,用手指着反面倒数几行的位置说道:“在这里。”看到大家惊讶后,又说:“那现在呢?”她指着成绩表的正面前几行有些自豪的说道“在这里。”
高中三年对于每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来说都多少有些难熬,更何况是对于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呢?眼看着与自己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心中不免失落难过。她当了那么多年的老师,理解我们,所以她才会说:“我虽然是一个借读生,但是当时我第一次考试就是年级第二。”当她在班里向其他同学讲起我时,我也才真正懂了她那句话的含义。她不是为了自夸,是为了给像我们一样的学生勇气,是为了向我们传递“你们也可以!”的信念。
正是因为有了高中逆袭的经历,我才会懂得原来自卑可以走出来。正是因为有了她对我的激励,我才知道原来我身上也有许多可能。所以我很喜欢龙应台女士《银色仙人掌》里面的几句话
“这世界上所有的可能就像满地缤纷繁茂的野花,全在门外,而你是门。”
是她的那把钥匙让我知道,我这扇门可以打开。
如果没有遇见她,我将会是在哪里?或许我会带着自卑的情绪压抑着熬过高中三年,然后仍困在自己一隅之地。我不会来到南方,不会拥有现在的一切,我的生活将是另一番场景,恕我不愿想象。所以既然遇见了她,便真的是最好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