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里记了这样一句话:
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你的作品。
我在这句话下写了一句话:
所以不要敷衍,不要吝啬自己的付出。你认为别人的不在乎,其实是你自己的不在乎,不在乎自己的形象,不在乎自己的付出。
写下这段话主要是因为参加一个项目,需要试讲PPT来进行筛选。我跟同学一起去参加,结果出来了,我入选,同学落选。这句话是在她跟我抱怨以后我写下的,我看了她的PPT,却发现很多图片的水印都没有去掉,屏幕上亮晃晃地显示着“百度图片”。
Xdite在《幸运的终极数学公式》中提到一个公式:
人执行某一件中事,当中有若干小事。把这件事情执行的好,不是 1 + 0.1 + 0.12 + 0.09 + 0.32 = 1.63。而是 11.1* 1.121.09*1.32 = 1.27
在这个过程中,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在某种程度上都会影响到你的最终结果。之前的PPT事件,如果我在PPT制作上是1.0,而我的同学得了0.6,跟其他因素的影响相乘的话,其间的差异就是我们入选和落选的区别了。
最近在考试中得到心仪老师的青睐,成功进入他的实验室学习。后来老师在某次组会上说了他的理由:
我是唯一一个打印简历给每位老师的学生;
面试过程中我是唯一一个能将毕业设计说的完整清晰,让这些不同专业的老师都听得懂(之前学化学,现在学心理);
尽管内心觉得老师夸大了他印象中的某些方面,但仔细想想,认真对待人生的履历,每一个经历,每件小事的执行,我基本都是在自己能力内做到最好,这便是让我脱颖而出的那些幸运:
支教,不仅仅限于每周被安排去上一次课,而是自己跟校长、学校协商,建立流动图书馆,给孩子们以方便,而不仅仅是为了多少小时的志愿者证明;
本科的毕业设计,虽然当时要考研,但是还是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待在实验室,看文献,做实验。因为毕竟是自己学习了四年的专业,而且我相信,对于知识和真理的追求总是不分学科的。因为很了解,所以在面试的时候才能打比方,很通俗地讲给别人听;
面试之前,将老师的书和实验室近几年的文献都看了一遍,并且也问学长还有哪些老师会参加面试,将相关老师的文献也看了一篇两篇,了解老师大概方向(当你讲一个知识点的时候,用老师的文章做例子,那么老师对你的印象分肯定会+1的)。
以上是具体事件的影响,然后就是心态了。尽力做完这些以后,就会对自己产生信心,然后发生[自证预言]这种好事情,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以前还有一个人跟我说过:同样是努力,别人努力100%甚至120%,你努力百分之60%或者80%,看着你们现在都在花费时间,不能痛快出去玩。但是等到最后结果的时候,别人可以收获100%或者200%,而你只能获得80%,你就会被拒之门外,失去了所有机会。
所以哪来的什么幸运,只不过是一步步将该做的事情做好,积累的效果就会超过100%,超出我们的预期,所以我们将无法理解的东西称之为幸运。
我们拼命探寻别人成功的理由,听了很多道理,也只是在掩饰自己生活的无力感。即使是上帝,如果你不去买一张彩票,他也帮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