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2 一个人的狂欢
No.32
记得不久前有人问,到底什么是热闹,什么是丰富呢?
当时我回答:
“自己丰富,寂寞就是热闹;别人热闹,丰富也是寂寞。”
然后也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回答:
“热闹是外观,丰富是内现,热闹是生活,丰富是灵魂。”
那时候我就在想,现在的生活,与我而言,是热闹还是孤独呢?
那时候,离关闭朋友圈、QQ空间、微博,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用提醒自己,就已经很久都想不起来去刷屏了。
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不去看,我没有删除,因为没有精力,我记得李参老师的一篇文章,写断网的,我很有感受,于是写文章或者做事的时候把家里的WiFi就拔掉,把手机里一切提醒全部关闭,让自己不断有机会可以进入沉浸模式
这是我一个人的狂欢,目前看起来,效果不错。
也有忍不住爆发的时候,有时候非常想念一个人或者想了解一位朋友的现状,我也会花一两个小时来研究他的朋友圈、人人网、微博和QQ空间,但是,这个过程我依然很专注,就是了解一个人,做一件事,不去关注其他。
你问我是怎么做到的?其实,只要想做,就会做到,现在可以记录时间开支的软件多了去了,随便找一两个软件,慢慢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节奏。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学会了记录自己的时间开支,于是被碎片化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当然,我也会抽一小时去关注微信公众账号,但是是有时间限制的,需要抓出最有效率的信息,然后干自己的事。
短短的半个月,我尝试了很多办法让自己恢复专注力,我发现了自己曾经忽略已久的好习惯,第一个就是读书。
以前每天至少一本书,周末可以读四本书,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专注读书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有很多看起来不错的书或者经典就一直被束之高阁,都是知道、听过,但是没有深入了解。
这个差别太大了,在现在这个社会,知道和做到中间哪里是隔了一条鸿沟那么简单?以前的我和大多数人一样,都是在观望,看着每天各种大爆炸的信息,各种方法和榜样在身边,好像什么都知道,却什么也做不到。
其实,要先让自己动起来,知道了立刻就去做,去实践,去行动,才能带来生产力,才能有改变。
不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不代表不输出,我只是换了方式,换成与朋友聚会、通电话,换成把自己每一步是怎么向前走的,如何想的,又是如何做到的,跟身边朋友一起分享,然后见面,然后一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