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地写下了标题,接着查词典,这才发现,笔者手上的《辞海》、《成语探源辞典》、《汉语成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均未收录“七月流火”,所以本人认为该词不属于成语,也不是现代汉语词汇,但鉴于当下该词以成语的身份混迹于“江湖”,不妨探求一下它的前世今生吧。
查百度百科有此词条,七月流火(汉语成语):出自《诗经》,指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并指出官方媒体用七月流火来表示天气炎热的用法是错误的。
七月流火并不是“天气炎热似火”的意思,这点是无容置疑,但一定就是表示“天气转凉”吗?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这是一首规模宏大的农事诗,描写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过程和生活情况。
诗的第一节为: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大致意思是:夏历七月“大火”恒星向下行了,九月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给妇女去做。十一月大风呼啸,十二月寒风凛冽。没有衣服,如何度冬?正月里修理农具,二月下田耕耘。
流,这里指行星在天空的位置向下移动。火,星名,即心宿二,亦称大火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此星出现在天空南方,方向最正,位置最高,六月以后,就偏西向下行了。这首诗说明,早在上古,先民们就对行星移动和季节变化的关系有所认识了。
既然是农事诗,诗句所言皆不离农事活动与农民生活,那么“七月流火”表达的意思也不例外。夏历七月,相当于现在公历的八、九月份,季节进入到秋季了,当然天气开始转凉,本人认为“七月流火”表示天气转凉不是主旨,主要还是说进入了收获季节了,言外之意是应该准备或进行采收与储备了。
认为“七月流火”表达天气转凉成为了主流认识,除了时间上进入秋季,更多的可能是下句“九月授衣”看成了是“七月流火”的递进句了,从全诗看,每个月都有独特的农事活动或生活特点,没有写月与月的因果关系,说此句诗表达天气转凉我以为牵强。
“七月流火”绝不是天气火热之意,但作为表达天气转凉或笔者认为的收获季节之意,可用度都不高。何不就让它以一句诗而存在呢?
沉寂了两千多年的一句诗,却以成语的名头一下子火了起来,或许得感谢2005年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先生,当年7月,台湾郁慕明先生到中国人民大学演讲,纪在致欢迎词时说:“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以为说得很文化,望文生义,闹了个大笑话,名校校长没文化,全国人民都看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