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家一起去外面吃饭,酒足饭饱后,收拾餐具,突然听见大宝在那里大吵大闹。我发现形势不对,赶紧过去瞅瞅发生了什么。
原来儿童乐园的入口有两个小朋友在当“门卫”,不让大宝进去玩,刚才我已经注意到了,当时觉得只是小孩子之间闹点小别扭,就没管,让他自己去解决。
现在看来,他是实在没法子了,就发飙了。其实这些小“门卫”只是虚张声势,玩游戏而已。但是大宝是一个比较遵守规矩的孩子,就在那里急,尤其看到自己的弟弟和那些小哥哥、小姐姐一起跟他对着干,心里更不爽,结果就上演了这么一出,最后还心里不甘上去动手。
这时候孩子在气头上,我不好说什么,赶紧拉开他们。直到他情绪差不多平静下来,才开始跟他好好聊一聊。
我只是希望,孩子下次遇到这种事情,有更好的解决方法。毕竟人,难免会有冲动的时候和不知所措的时候,而这些挫折的机会,却是难能可贵的,只有在受到挫折的时刻,才会成长。
趁着这次机会,我跟大宝一起来探讨了更多可能的解决方案。
比如,这些小孩子在门口防守,只是装装样子,可不可以强行突破呢?
又或者心里不爽的时候,有问题可不可以先找爸爸妈妈来一起想办法呢?
在那里大吵大闹,打人骂人,肯定不是最好的方法。我不是肯定孩子的这种做法,我也不像所谓的育儿专家那样,给标准答案让他去照着做。其实那根本不现实,育儿专家自己的孩子也带的不咋地,这是我知道的真相。
孩子有他自己的选择,我只是给他更多的思考,希望他能看得更开阔。但是如果是我的朋友,做出类似的事情,猜我会不会教她呢?
当然不会,他又不是我儿子,我没有这个义务。
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我曾经有一段时间,蛰伏了四年,也没有做什么很了不起的事情(貌似现在也没有太了不起)。可是我很清楚,这四年自己到底在做什么。毕竟任何人,哪怕是雷军,也曾经有半年的时间什么都不干,待在家里每天思考人生,甚至好几天晚上在外面的操场上走了通宵,只是为了找到答案。虽然我也没有很耗费心神去思考人生,但是我是凡夫俗子,多花几年思考,也是可以的理解,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我当时在等待机会。
最近跟几位朋友交流这个话题的时候,有人突然冒出一句话“你在自己的领地里虽然很舒服,但是知不知道自己浪费了多少机会?”这句话貌似醍醐灌顶,让我顿时蒙了,不知道怎么接这句话。
后来,我还是解释了,每个人对自己的决策,都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既然我早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只要这个结果没有跌穿底线,我也是可以接受,
其实谁没有昏昏噩噩不知道自己几年都干了什么?前阵子认识了一些得过抑郁症的朋友,他们不也就这样过来了几年,反正能活好就好。
而我更好奇的是,这位朋友应该正处在事业的低谷,怎么突然间就爆发起来能怼我呢。
其实从他当时的状态来看,仿佛突然间进入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空间,整个人的气场,声音都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感觉回到了过去的岁月,这种话不像是生活中会说的话,倒是有点像站在台上做销售演讲讲时会说的话,尤其是成功学类型的意识流演讲,业内戏称“鸡血派”。
这种鸡血似的这说法,在会销现场,真的很有杀伤力,很有影响力,能够让下面的观众的突然间产生焦虑,接着去买单刷卡。
然并卵,在私下交流的场合,突然来这么一句,我可能开始有点被镇住了,可是这种状态只有那么几秒钟,接着就把这种情绪pass掉了。因为现在我已经很佛系了,没有什么可以让我心动,除了我该做的事。
过去为什么鸡血型成功学就这么受销售人员欢迎?
因为过去的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都是冲动型比较多,加上创业成功率比较高,商品选择比较少,那时买东西基本靠抢。销售人员只要肯努力加班,多聊客户就行了。
但是现在,由于很多市场已经饱和,也就是竞争对手很多,相对的,消费者因为可选择的产品更多,采购的时候也理性了很多。
正如现在的创业,靠感性冲动,努力拼搏已经很难了,起码还要加上专业水平,创业成功的几率才可能高一点。没有技术含量,靠那么一点点人脉积累,已经很难盈利,除非做一些技术含量相对低一点的餐饮行业。同时不可否认,快消品业、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的确需要打鸡血,如果不打鸡血,员工基本上跑的差不多了。虽然打了鸡血员工跑得快,如果不打,员工跑得更快。这是行业特性,也是老板们无奈中的选择。
说回这位朋友,当时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场合不太适合,我的本能反应,觉得他在跟我叫板,如果修为差一点,估计就马上离场;可能我现在修为好一点,就解释一下。(这句话还真不要脸了。)
更好一点的高手,甚至还能让他意识到自己这句话的问题。
看来还是我的修为不够,还得再练练。
通过说出对方的痛点,从而让对方产生焦虑,这种方法,是典型的市场营销中的手法。当人在焦虑之中,往往会产生不理智的行为,尤其是冲动采购。这也是现在的知识付费浪潮中,各位知识大V常用的伎俩。
传递焦虑,扩大痛点,是典型的营销手段。
这种方法,主要是由于营销工具的篇幅有限,传递的信息随之有限,所以只能抓住痛点来猛打。
现在的自媒体人很多也是学传播科班出身,基本上都在沿用了这样的方式。他们只会用营销的方式,而不会用销售的方式。在销售的过程中,每次跟客户见面的时候,销售人员总得带些有价值的东西。否则谁有兴趣跟你谈呢?每次跟客户见面就开始制造焦虑,客户看到你都烦,每次压力都这么大,谁还跟你玩呢?
因此,这种制造焦虑的方式,只适合在营销场景,这些场景包括:广告、路演、电话营销等。如果销售人员学了这一套,比如微商、直销、成功学,他们最经典的方法就是通过炫富、喜提制造焦虑,从而让客户在冲动中成交。但是最后,他们基本上就只能跟系统内的人关系比较好,出了系统,真朋友就没有多少了。
说到销售人员要给客户传递价值,恰逢我合作的在线教育平台在5·1正式上线,我特意借这次机会,为我的读者准备了一些礼物,分别有:
1、100元平台学习奖金
2、 周老师本人的视频课程。
3、 引爆销量活动的“策划-实施-成果”的系列数据。
如果你有兴趣想了解,可以扫码加周周老师微信,一起参与一次引爆销量的活动。(本次活动将于5月7日启动,有兴趣的朋友请尽快加我,仅限前10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