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7日
题记:娃好给妈折腾事咋办?看到文身可好奇咋办?话唠怎么办?求抱抱怎么办?充值怎么办?爱人不让自己管孩儿怎么办?自己被娃气得离家出走……生活不易,养娃更不易,且养且珍惜。
给一个家长朋友送新书,朋友说:“可逮着你了,聊5毛的。”“好。你说吧。”
“娃真的让我很无语。我都感觉他行为退化了,可烦人。说他无理取闹,是不是有点狠了?办的事呀,都可想收拾他。我都可不想跟他单独在一起……”
朋友好一顿吐槽,听完,我就笑了:“你说的这些现象,我也经历过,有些正在经历。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娃做了什么让你这么烦吗?”
朋友说:“比如今天他上课中间不是有休息嘛,他就让我给他买吃的带过去,说他饿了。你看他还有三十分钟就下课了,我再跑一趟,等会下课还要过去接,不是找事儿吗?我就给他说,买的话,咱家车限号,我要从这里走,还得小心拍电子眼,我得从别处转过去。你一会儿就要下课了,我还得回来再去接你……”
孩子就让买点吃的,妈妈咣咣说了一堆。我说:“你知道你说这一车轱辘话,让孩子听了啥感觉?就是你在千方百计不给他买。你的起心动念就是不给他买。”
朋友笑说:“是啊,他就说你就不想给我买,想饿死我呢。这孩子死倔死倔。”
我说:“孩子说这么狠的话,你听了是不是又特别伤心?因为他知道你哪儿最痛所以就抓你最痛的点说。其实这个事儿可简单,就一句话,好的,妈妈现在都下楼去买,很快就送到。你送去了,孩子上课了,你就等着,静静地站那儿等30分钟。看到孩子下课了说乖,累了半天,赶紧吃吧。啥P事是不是也没有了?千万别跟青春期的孩子解释,你的解释就是借口,他把咱们摸得透透的,甚至你一张嘴他都知道你的目的是啥,少说话让他多说。孩子让买,你非不买。这针尖对麦芒都扛上了。你觉得孩子倔,站在孩子的立场看,这妈妈也是够倔的。”
朋友说:“你说得可对。昨天他看见路上有人胳膊文身了,他就问我:妈妈,你能接受文身吗?我就告诉他我可烦文身,我接受不了。”
我说:“这时候你可以说你咋看待文身?让孩子说,把问题抛给孩子。孩子问这话就是他对这个有想法。通过他的说呀说呀,你再引导,电视剧电影中,一般有文身的人都是啥样的?他自己说呀说呀,哦,都是小混混才文身。你说:看我儿子三观多正!这个阶段的孩子对黄头发呀,耳钉,穿鼻呀,开始有好奇,这正是培养孩子三观的好时机。”朋友笑道:“哎呀,你这一说还真是,我都想不到,孩子就是说,妈妈我将来文身了,你会不会不让我进门了?我还告诉他是的,不让你进门。都想不到按你说的引导。你发的文章26岁的孩子跟家里人对抗八年,我都怕我儿子长大也这样。”
我说:“你这担心有用吗?咱孩子不会,咱孩子这刚青春期你就有这意识了。你得会跟孩子聊天。”
朋友笑说:“我就是不想跟他聊天。他就是话可多,我都听得可烦,孩子还说我不听他说话……”朋友又说了一堆孩子老想跟她说话,说得她烦的情况。
我说:“孩子能跟你说话多好,你拿个本记,说:乖,你这句说得太好了,妈妈记下来。家里专门弄个XX(孩子的名字)语录的本,就跟孩子聊天的时候使。青春期的孩子真的有很多经典的话。(朋友说是的,孩子看得多,见识得多。)然后一直问他还有啥还有啥?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听孩子说话。一直说到孩子无话可说。你拍拍孩子的肩,来一句:哎呀,跟我儿子聊天真是太愉快了。”
朋友笑说:“听你这一说都通透了,还是我自己的问题。你说他都十二三岁了为啥还粘我,老还抱我?我可烦。”
我笑说:“为啥?求而不得啊。你比他还求抱抱,张开双臂,来,乖抱抱。有时候当着同学朋友的面,他都不好意思:切,我都多大了还抱。给他足足的爱和拥抱,他就不会一直求了。”
朋友笑说:“对对,真是。还有一个问题,他老用零花钱、压岁钱充值,游戏币、听小说,充了不少了……说都没用,亲戚也会给他钱。”
我说:“这是孩子需要提升金钱管理能力了。钱咋使用?得跟他正式的聊一聊。”
朋友笑说:“是的,确实财务管理这一块欠缺。他可倔,说到心里才听,说不到他不会听的。”
我说:“所以咱不是正在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嘛。这个可以跟爸爸一起和孩子开会沟通。”
朋友笑说:“他爸说这个暑假不让我管孩儿,我又不放心他管,我们俩也有矛盾。”
我说:“咱不要死心眼。人家不让管,你说:好呀,亲爱的,都听你的,你说我咋这么有福气?嫁了你这么一个又能挣钱又会管孩儿的男人,我这后半辈子的生活想想都可美。”
朋友大笑:“是啊,说不出来这话。要是这么说,他肯定可开心。”
我说:“尝试着说嘛。你看咱自己带,现在没底气没能量,整得自己可烦。有人带,你还不愿意。”
朋友笑:“是啊,都快抑郁了。上次我都直接被娃气得出来了……”这时候接了另一个已约好领新书朋友的电话。
我说:“出来的时候,一定要跟孩子说清楚,妈妈现在很生气,跟你无关,是我自己需要管理一下情绪,我出去转转(在哪转说清楚),30分钟(或40分钟)后回来,咱们再谈谈,你别担心。千万不要摔门而去。因为孩子会学会,他哪一天也摔门而去,不跟你说他去哪儿,你担心吗?”
朋友笑说:“是啊是啊,我之前没说,孩子都说我呢……”
给另一个朋友送书去。聊天就此结束。
我们真需要做科学的家长,而不是任性的家长。不然的话孩子的每一次“犯错”都成了你收拾他的机会,而不是提升他的机会。
成功日记:
1.静芳看到录稿视频,关心地问我是不是有啥事?背稿的时候因为在公众场合,所以压低声音。温暖。
2.被直播间的朋友赋能。感恩。
3.看彩莲姐讲的案例真是感慨万千。自省。
4.静芳针对我过分直白地沟通这一块给了针对性的建议。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