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欣赏的是繁花盛开、绿柳成荫的瘦西湖和大明寺(当然也有可能是波涛汹涌的赏花人潮^ω^),那么“三月”过后的淡季,便是这座城市慢慢散发其文化底蕴魅力的时候。
爱趴趴走,探路的我,走了一条被大多数人忽略的线路。其实扬州的老城区有许多的老街道至今留存的非常好,我游荡的时候,无意间在“马监巷”的墙上发现了一张叫做“文博体验之旅”的巷道地图,小小的一张,应该是由扬州博物馆还是历史研究会什么的制作的,觉得有点意思,又喜欢探寻的我,果断决定试试看。
一路走下来,既经过了充满生活气息的扬州人家,又经过了闻名中外的“何园、个园”等豪门人家,让我对扬州有了新的印象。
扬州的“门”
老老的巷道中,除了现代人家惯常见的门外,偶尔会出现充满古早气息的门户,每家都不同,各种形式,各种材质,各种大小窄宽,可能跟那户人家的地位,富裕程度有关系吧。但有一点,却是极好分辨的,富商豪门,官员与普通人家是孑然的不同,我想是跟那个年代森严的等级制度脱不开关系,普通人家的平檐,富商官员的飞檐翘角,没有必要过多的讨论,留存至现在,便是历史的真实呈现。
扬州的“巷”
不同于北京胡同的四四方方,中规中矩,红墙绿瓦,只要找准大方向,可以乱走;扬州的巷道细小狭长,交错蜿蜒,清一色的青灰砖墙,穿梭其中十分容易迷路。(我在转的时候就走迷失了,还好扬州人民很热情,指路让我出来了,不然可能在里面鬼打墙@_@)
扬州的“亭”
扬州地势平坦,没有太多可以登高望远之处,我想古人又尤为喜爱赏月,所以富商宅邸之中后院几乎都会有一座层叠的假山,假山之上必有凉亭,造型不一,名字却都取的靠近“月”意,许是饭后没有什么消遣,只有登高望月,赋诗饮酒作乐。
扬州的“院”
古时,京杭大运河从这里经过,无数的盐商在这里起家,无数的财富在这里聚集,财力富裕的表现之一,就是斥巨资建造自己的宅邸,向江南园林大家苏州学习,向皇家官派建筑学习,再加以中西结合,再融入自己本土的特点,成就了扬州这独具一格的庭院气质。
很想深入的再写写扬州建筑与历史融入之美,无奈理科生一枚,文学历史底蕴不足,只能就此罢笔。
古巷游完,恰好来到古运河旁,沿着运河走了一段,柳絮纷飞,凉风徐徐,惬意非常。
扬州――一座暖心的城市,遇到的陌生人热情亲切;一座养心的城市,可以一个人慢无目的四处惬意游走。
写于 2018年7月8日动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