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小时候写的作文,妈妈是否看过;不记得,是否曾经写过“我的妈妈”;如果有,那时候写“我的……”命题作文,肯定是都想写成朱自请的《背影》那样的深沉感人味道。只是不知,妈妈看过蓬头稚子之作后有没有一点点的喜悦和欣慰?这个问题,今天和妈妈视频值得探讨一下,或许能从妈妈的口中获得几十年前的美妙点赞。
儿时的自己,长大后经多方考证,虽天生就姓熊,但绝不是一个熊孩子。据说是相当的宅,去到最远的地方就是隔壁邻居家玩,而且但凡家里️木门嘎嘎有响声,必会跑回看看,妈妈称我为“守油盐坛子的”。那时的我,年年三好学生,年年当学习委员,可想妈妈必然没有为我的学习成绩操过心,也必然不会有当下那些年轻妈妈面对孩子作业的焦虑。至今每次回家,妈妈能唠叨起我“淘”而有趣的事情,无非就是:把她的小鸡追得喘不过气了,上山背木柴一路蜗牛且一路减赋,趁舅舅去添饭赶紧把饭倒入剩一两块鸭子肉的菜碗里与舅舅抢鸭子碗……(此处能省略最多是两千字,妈妈的记忆真的还是那么的好)。
妈妈学玩手机是七十岁才开始的,初初手指在智能手机的屏幕上划过都是重重的,力气大过年轻时手握锄头,生怕手机没反应。头几次发视频连接,往往都是被挂断,突然妈妈的脸就出现在屏幕上,都是焦急后的大笑样,原来她总是顺手划向挂断,可她又还没学会主动发视频连接。现在的她,已能够时不时在家庭群里发点视频链接了,她总是感叹,那么多的歌可以听,那么多的视频可以看,怎么以前的人就那么笨,不会早点做出这么好玩的东西来。前段时间手机WIFI她不小心退出来登陆不上去,把她急得连打了三个电话过来。不过妈妈玩手机的智慧,我们儿女都不得不服,比如说在学习发红包操作时,她就总是说太难太难不学不学……
妈妈可能并不知道母亲节是哪一天的,所以对于我们儿女在这一天的表现也不会有什么感觉,身在异乡的儿女在这一天也确实没啥作为,瑾以此作文遥祝熊妈妈在妈妈节快乐,能够继续把我们熊孩子的事情唠叨,能够更进一步的把智能手机玩好,能够在麻将桌上大天胡地胡不点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