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贾母他们一大家子人看戏,王熙凤说那个扮小旦的“这孩子扮相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猜不出。”由此,引发了宝玉、湘云、黛玉三人的一番斗气,还使得宝玉感慨“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不少人以为那小戏子就是龄官,其实,并不是。
真正龄官得赏,是元妃省亲的时候,元妃看这孩子唱得好,扮相又漂亮,赏了很多东西,大家也会觉得,对龄官格外看护,可能说明元春当时对黛玉是非常中意的。她也知道老祖母,对黛玉是非常看护的,因此她也会爱屋及乌,对老祖宗照关照的人,格外要高看一眼。
关于元春对黛玉的态度,其实也是有很多可细究之处的。笔者认为元春起初是绝对中意黛玉的。
元春第一次见到黛玉,就是在省亲的时候,看到诗作,又看到黛玉和宝钗花容月貌,非常高兴,说终是薛林两妹,非愚姐妹所能及。至于黛玉当时代宝玉做的一首《杏帘在望》,更是在所有姊妹的诗作当中出类拔萃。
试想当时省亲的时候,元妃叫众姐妹来作诗,宝玉又是元春最最喜欢的小弟弟,未入宫当时亲自教授诗文,虽是隔着许多台阶,或是有众多太监宫女在侧,如果真的是极其关心这位小弟弟,目光必追随着宝玉的行动,宝钗和他说话,黛玉掷了纸团子给宝玉,宝玉急急展开,觉得这一首比他做的其他首都好,忙忙地抄了上去。所有这一切,元妃必是看在眼里的。她不点破,未尝不代表她不知道!也许在她看来,自己已高高在上,又是大姐姐,看着一帮弟弟妹妹在这里玩笑般的做个弊,指点指点,讨论一下,也没有什么打紧,于是也不会放在心上。黛玉帮宝玉作诗,既展露了黛玉的才华,同时又为宝玉面子上争了光,元春也未见得是不欢喜的。更兼这是元春入宫多少年以来,难得的一次共享天伦之乐的机会,下一次又不知道要等待何时,或者也许永没有了!
再有就是,试想当时元春还在贾府未入宫的时候,与黛玉的母亲贾敏或许还有一定的交集,她也许亲眼目睹过这位让人尊敬的姑姑的通身的大家闺秀气派,以及谦和灵秀的个性,不同凡响的文化气质。从一般的经验而言,就算是自己的母亲和姑姑有一些说不出的矛盾和别扭,但是侄女儿和姑姑一般来说还是会处得很好的!爱屋及乌,对黛玉,元春必然也会另眼相看的。
至于后来,在端午节赏礼的时候,把宝玉和宝钗的礼弄成一样的,大约总是受了王夫人的影响的。姑姑已逝,而妈妈的意见也就占主导地位了。
由是看来,有妈的孩子是个宝,没妈的孩子是棵草,此言不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