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红情,春风夜月;
小桥流水,琴韵书声。
白墙灰瓦雨如烟,古意石桥月半弯。
碧柳丝丝垂旧事,为谁摇落为谁眠?
离开绍兴,时间只够在乌镇与西塘二选其一。西塘幸运被选,只因它位于“嘉善”,这个与爸爸名字相同的地方令我神往、让我心动。
西塘隶属浙江嘉善县,古名胥塘、斜塘、平川。悠久的历史,为其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吴根越角”之称。
唐时就已形成村镇;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
走进西塘,如同打开了一幅彩绘长卷,古街深巷、黛瓦粉墙、河流纵横、环境清幽。处处绿波荡漾,家家临水映人……寻迹望去,惊艳满眸。
西塘最著名不是那些桥,也不是那些弄,而是长达千米、有“烟雨长廊”之称的廊棚,它是众多江南水乡中独一无二的建筑,也是古镇中一道最独特的风景。
廊棚下曾经走过一些有诗意的人,比如柳亚子和他的南社诗友,他们在橹声桨影中、在廊檐滴雨间,享受着生命浓郁的春色。
坐在长廊中,倚着古老的“美人靠”,仿佛瞬间就变成了那个弱柳扶风、倾国倾城的美人。相传这是吴王夫差为患心疾的西施而建,以便佳人随时歇息。如今伊人远去,只有这传说长存在这片宁静之中。
西塘的建筑,古朴而不张扬,站在任何一座宅院门口,都看不出丝毫的恢弘之气,这大概与西塘人平静谦和的心境与性情有关。
在众多的明清古建中,我最钟情的是醉园。它因王宅“醉经堂”得名,初建于明,园设三进,举步寻游,碧池青石、回廊翠竹、移步易景、小巧别致、秀色宜人,绝对称的上江南园林的浓缩精华版。令人印象最深的是那座仅容一身而过的砖制袖珍小桥,玲珑剔透,既具观赏性又有实用性。王氏世代诗书传家,祖父精于书法,父子痴迷版画艺术创作。园内书厅“艺香斋” 陈列有王氏“水乡风韵”版画系列。
漫步西塘,随时可以和悠远的历史来个亲密接触。进入一座老宅,重门深院,青草漫阶,中国纽扣博物馆就藏在这样一座古建筑里。高高的门槛内,精美的纽扣工艺浓缩了历史,千年的文明概括在了方寸之间。“胸腹为君添异彩,容颜使妾日憔悴。”馆内的这幅对联写尽纽扣的哀怨与相思,令人慨叹。
行走在西塘,总能发现她深藏的意外之美。宽窄各异的弄口如一双双形态各异的眼睛,默默地注视着烟雨红尘里的俗事纷纷,看着那些悲欢离合的故事在江南的和风细雨中缠绵悱恻。
弄堂是西塘的脉络。西塘有一百二十多条弄,在这里,听不到人声鼎沸,看不到车马熙攘,孤独与怡然同时在心里萌生开来。
宅弄深幽,不知深几许,行至尽头,却又豁然开朗,别有洞天。两侧斑驳的马头墙高高耸立着,抚墙而行,仿佛穿行在记忆的峡谷中,那些曾经空置了许久的回忆与情怀,如檀香般柔和的粉尘,幽幽散开……
“断椽几许飞檐在,小楼何人曾临窗”。岁月斑驳了白色的墙体,却无法略去沉淀在时光里的醇香。
水是西塘的梦,是西塘的魂,而让人魂牵梦绕的,则是西塘的桥。西塘有着百余座石桥,既有“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婉,又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也不乏“莫叹天津桥上春”的沧桑。它们阅尽了两岸人事繁华,默默倾听着千年流水浅吟低唱,毅然地站在那里看时光清浅岁月流香……
清晨,小镇在薄雾中醒来。推开雕花木窗,脚下是潺潺的流水,清风徐来,幽湿的气息里,水声呢喃,桨声欸乃,这时才能真正体味到水乡“人家尽枕河”的味道。
夜幕降临,寻一处临河的茶馆,依窗而坐,一面傍河,一面临街,街道喧哗河道沉寂。在碧螺春的清香里,竟发现自己也如这水阁,身处繁华,心却静如止水。
每座古镇都有她的独特之处,而西塘,则让人亲近。走进西塘,就仿佛走进了前世的闺房,屋内有一张雕花木床,沉沉的黑里泛着幽幽的红,神秘而又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