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考试多少分?”,昨晚一进门,他妈妈就问他。老师在群里通知,半期考试成绩出来了,让家长和孩子交流。
“数学108,英语114.5,物理64,语文102”
搁在以往,我肯定要发飙了。
这次我一句话也没说。
这个结果之前已经预料到了。半期考试前的英语单元测验107,是他们小组最低分,倒数第二还高他10分,估计在班上也是倒数。那时我就在想,不出意外(也绝没有意外),半期考试结果肯定差不多就是这样。
半期考试那两天,送他上学的路上,我一句叮嘱的话都没有。以前,我总是反复强调,数学计算一定要慢点做,会做的题一定要保证作对,英语一定要先看懂在做......
因为从那天起,我就开始为现在的教育实验做准备了。必须抛弃原来的做法,不能总由我来推他学习。如果不能建立主动性,永远没戏。
现在这水平,最多能上个烂高中,再跌下去,高中都没得上。
说不焦虑是假的。每天接到各种补习机构贩卖焦虑的电话,上来就问:”你家小孩能进前400名吗?数学英语能保持130以上吗?物理88以下,就属于基础都没掌握好了“。
我去。
可是,焦虑能解决问题吗?
马上送去补习机构?从小学3年级开始,就在让他补数学,英语,小升初也没考上过,现在上的初中,是靠学区房指标解决的。 到初一上学期,我看到补习效果效果并不好,就停掉了所有补习。
如果他自己没有真正想学,送到哪里能管用呢?
现在,我拿到的是一手烂牌,怎么打?
难道还想打个春天么?
逆袭?你凭什么?
短时间内出现飞跃,是不可能的。所有的改进,都只能以现有条件为基础。
所以,现阶段的目标,还是建立自主性。在他真的想学,想改进的前提下,再去考虑各种可以改进的方法。补习也好,在家学也好,首先你得想学不是?
希望我的想法是对的。
昨晚他回家后,还是看了几道数学题,是蹲马桶的时候用我电脑看的。
之后又在网上找了一段英语短文填空练习来做。我知道这个,是因为有两个空他不懂,让我讲。主动找英语题做,以前没有发生过。
10:55,我去检查他是否已上床,结果发现他在书房找什么东西。
”现在已经过了10:50”,提示他已经违规。
“我找一下英语题单,好放回书包,本来已经上床了的”
以前,他会趁我们已经睡下,半夜起来看电视或者上网。
想到前天我们已经断网,这到不用担心。
但违规要不要按之前说好的处罚,明天早上不送他上学?
“这是最后一次了,以后无论什么原因都不可以,有事你应该先安排好”,一转念,还是给了他一次机会。不知道是不是慈父病又犯了。
躺在床上,还是在纠结这个决定是不是正确,又给他自主性的建立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晚上3点醒来,又在想这事,过了好久才又睡着。
早上6:40,他闹钟就响了,但反复响了几次没见他出来,又在心里排练了几遍如果起不来怎么办的剧情。
6:50,他从卧室出来。吃完早饭,又拿出单词让我考他,这也是主动的。
一点感悟:
1,记录这个实验过程,最初是为了更好地观察他,现在发现,这同时也在更好地观察自己。
2,以前的教育措施,最大的问题之一,是要解决的问题不集中,老想同时解决多个问题,反而失去了焦点。
3,另一个大问题,是所有措施难以持久,而难以持久的重要原因是目标不集中。
4,难以持久的另一大原因,是我自己做不到一以贯之地提供恰当反馈。
5,接受现实,并以科学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实验,就是一种标准的科学方式。
6,不要期望短时间内有本质改善,他的改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如何提供恰当的反馈环境,也就是我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