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人说起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句话,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做人不能太善良,这样就容易被人欺负,有时候你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你向别人倾诉时,人就会这么说你,你就是太熊了,老是让人欺负,这时你会更委屈,心想我不是熊,只是出于好心帮了他一下,反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好报,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好心没有好报,这不是我熊,这是我太善良了。说到这有时候人们会把熊和善混为一潭,把原本的善当做了熊,又把熊看成了善,有时在这善与熊之间左右徘徊,举棋不定,该施于援手的时候我们把手缩了回去,等到我们该出拳头的时候,反而又被我们心中的善挡了回去,有时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区分熊与善,它们之间界限究竟在哪?这个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其实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大多数都是正面的教育,告诉我们什么样是善,却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样是熊,我想我们每个人上学的第一天起,父母就会告诉我们,要听老师的话,团结同学,有爱互助,要乐于助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然而却没告诉我们受到欺负了我们该怎么办,更可气的是有的时候我们受欺负的时候,我们告诉老师和父母,他们会这么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并不分缘由又给我们训斥了一顿,让我们幼小的心灵受到双层的摧残,这也是一个个熊孩子诞生的因素,也增长了校园欺凌概率的发生,让那些欺负人的同学的气焰变的越来越嚣张,让那么长年饱受欺负的同学变的越来越懦弱,胆小,性格变得内向。心里出现阴影,甚至更严重的人格变的扭曲。
这一切的一切应归功谁呢,是父母,是老师,还是社会呢,我想这都不全面,我想关键还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我们的教育主要传达的是正面的东西太多了,而负面东西少知又少,把所有负面的东西都抛在脑后,告诉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却不告诉我们这对是为什么对,对在哪里,错为什么错,又错在什么地方。
人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把不好的事,总是把它藏着掖着,生怕别人知道,等到藏也藏不住,掖也掖不住的时候,才被抖罗出来,这时才想把它抖罗掉,却发现已晚,怎么也抖罗不清了,就像一个人身上长个瘤子,一开始不大注意,等到长大了,想要去除这时已经晚了。
随着我们长大,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熊就会被人欺负,这是毫无疑问的,大到朝代与朝代变更之间,国与国之间,小到家与家之间,再到人与人之间都是这样,人的基因就存在着一种人都想称王的基因,都想统治别人,让别人成为自己的奴隶,有时我们不知不觉的成为王,也不知不觉成为他人的奴隶。
要做一个不熊的人很容易,要做一个不熊而且善良的人就太难了,成为不熊的人这个愿望很容易达成,别人要和你论战,你可以不用考虑太多,完全可以跟他撕破脸,剑拔弩张,有时候更严重的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完全可以不计后果。但要做一个不熊而善良的人,你就得多考虑考虑了,你把他打败了,善良咱姑且放在一遍先不提,这样一来是不是你就成为别人眼中的那个欺负别人的人,成为别人眼中的王,而他成你的奴隶,这个真的值得人们好好反思反思。
善良固然是人不多得的好品质,这点不肯否认,然而不熊也许可能是自我保护的一种利器,随着你不断的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时,你就会受到这样,那样不公的待遇,这时的你是该默默接受,还是主动出击,为人为己去申张正义,这点还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想这么做,请你不要带着一颗私利的心去做,这样你那颗善良的心才能得以显露出来,才能让人看到你善的一面,这才是一个不熊而善的人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