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2》如火如荼,前几天,大学同学群里同学A发表了自己的感想:看了《建军大业》和《战狼2》,个人更喜欢《建军大业》,如果只选一部,推荐《建军大业》。有同学表示正纠结是否要去看《战狼2》,同学B立马回复:《战狼2》一定要看!非常值得看的电影!看完这部电影,你会有很深的中国人的自豪感,这部电影之所以这么高的票房,归根结底,就是一种情怀,中国人的情怀!于是就有了两个人的对话:
A:你看了《建军大业》了吗?
B:《建军大业》里面明星众多,比较尊重历史,比起《战狼2》,少了一些商业氛围,我不打算进影院看。
A:《战狼2》塑造了中国版的超级英雄形象,确实看了让我们热血沸腾,很有民族自豪感,《建军大业》则是追溯峥嵘岁月,向革命先驱致敬,塑造了“举枪赴国难”的青年英雄群像。我和两位朋友同时先后看了这两部电影,一致认为《建军大业》更真实好看,很多场景也是要在电影院看的效果更好,值得看。
B:我比较喜欢看有商业炒作氛围的电影。
A:建议你去影院看,它和往常的历史片不一样。
B:不会去影院看。我会再去影院看多一次吴京。现在已经突破票房15个亿,我再去贡献60多块钱的票房。
A:我们看电影不关注票房的。
B:《建军大业》2亿多。
A:从不关注,觉得好看就看。不从众。
B:《战狼2》全球大卖,有望突破40亿,中国人的骄傲。
A:营销手段很重要,《建军大业》外媒不喜欢。
B:不是手段,是情怀,中国人的情怀。
A:都有情怀。《军业大业》没有情怀吗,两部都值得看的,可能我们关注的点不一样吧。
B:好莱坞都对《战狼2》刮目相看。
A:我说了我们这个年龄不会从众的啦,不会因为票房才去看一部电影。
B:中国人拍的电影,《战狼2》颠覆了国际上向来看中国电影的眼光。
A:我也不是说服大家一定要看,我的感想而已啦。两部电影都有情怀,我两部都支持哦,吴京真的很棒,给中国人扬眉吐气,没有人说他不棒呀,就是为了他去看的战狼,只是两部看完更喜欢《建军大业》而已,没有别的。
B:从来没有哪部影片可以让我看第二次的。吴京超越了老谋子、冯小刚。
A:也不能说超越,我个人认为,大家反映的题材不一样的,票房上是超越了。
B:公认的超越,特别是战争题材的片子。
A:我没有否认过《战狼2》不好看哦,只是我个人更喜欢《建军大业》而已。
讨论了近一上午,两人还是在一个平行线上,A有点受挫,中午休息的时候,洋洋洒洒抛出一篇观后感,最后附言:“这是我个人的感想,在群里就是大家互相交流、讨论,不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大家开心就好”。B还想说服A《战狼2》要比《建军大业》更值得看,但A没再接她的话题。
一个喜欢看商业炒作的片子,关心票房,一个只是冲着电影的内容去看,两人关注的都不在一个点上,这样的讨论持续下去,估计讨论一年也得不出一个共同的结论来。
B是个非常在意自己身材的人,为了保持苗条的身材,会特别介意饮食,不会多吃一口饭,多喝一碗汤,同学群里只要看到我们为了吃不计后果,总会不厌其烦地抛出自己的观点,告诫大家要保持好身材,尽管遭到我们大部分吃货同学的反对,仍然会坚持不断地给予大家提醒,大有不说服我们誓不罢休的味道。同样,遇到其它的话题,只要与其观点相左的,也会摆出一副一战到底的架势,开始时大家还会与她讨论一番,久而久之,也没了兴趣。就好比这次的《战狼2》与《建军大业》讨论,只围观,除了A,其他人均不发表意见,可是换了另一个话题,潜水之人纷纷浮上水面。
我们喜欢用强势来形容这样的人,其实,强势只是他们伪装自己外在的一个工具而已,内心深处,更多的是自卑、不自信,这才是最真实的写照,只是他们不愿意承认,或者不知道而已。因为不自信,从而需要外界对自己的认可,一旦对方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就说明对方不认可自己,也就证明自己不行,既然这样,自然得誓死捍卫,死瞌到底。这样的人很较真,自己累,别人也累,可惜却自得其乐,一个人的独角戏唱得津津有味,殊不知,别人已经与其渐行渐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