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1月15日,星期六,又到了每周写作复盘的时间。此刻我坐在工作岗位上,脑海里还在想着一些工作上的事情。等到工作暂时告一段落,思考的重心就转向了本周的写作和学习内容。
回顾本周的写作体验,既有疲惫,也体会到在繁忙工作中兼顾其他事务的不易。每天听书后会思考,并把想法总结成文章,同时融入自己的观点。每天股市开盘时,我也会关注一些经济运行的方式。一周就在这样紧张而忙碌的节奏中过去了。
每天的经历看似相似,其实又各有不同。很多时候,人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看待世界,却不知我们并不是世界的中心,更多时候只是围着一些事情和人打转,而这些事情也在不断塑造着我们,比如工作,以及每个人喜欢的那些事物。
写作给了我们重新思考和定位的机会,这个过程让我们能以更宽阔的视野看待问题。在每周写作复盘时,我会对本周写的所有文章做一个简单梳理。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在写作中的一些思考方式和做事态度,也促使我进一步检视自己的行为习惯。
当然,这些写作内容在一些正式场合可能不会被重视,但对个人来说,是一种成长的心理旅程。比如在听书过程中,从书中汲取的经验和教训,都是创作者的切身体验。在一些历史书籍中,可以看到历史人物所经历的人和事,这些经历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很难遇到,但可以发现,不同层次的人在处理问题的方式、态度和方法上,逻辑大致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人拥有的资源不同,而这些资源又成为他们做事能力的加持。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常常会设想“如果我是某某人,会怎样”,但其实最好的方式是活在当下,把手头的事情做好,这样的做事方式才更切合实际。当然,在切合实际的基础上,还需要理论的支持。比如我们对周围的理解和认识,当读一些经济学著作时,会发现经济学者对市场的理解与情绪波动关系不大,更多关注大趋势背后的逻辑。从这些趋势逻辑中,可以看到社会发展的方向。而身处其中的人们,更多是处于这些趋势之中。如果能在趋势来临时抓住机会,顺势而为,可能整个人的命运也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很多时候,有句话我们常常记在心里:“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我们往往更容易被一些不好的事情吸引,而忽略了那些能对我们产生积极影响的好信息。当我们经常关注负面信息时,往往看不到在这些不好的背后也蕴藏着一些机会。
比如说,股市大跌时往往也是投资机会出现的时候;而股市上涨时,可能正是我们需要卖出的时机,这就是低买高卖的策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应该放下那些不好的事情,留下好的部分,这样生活可能会变得更美好。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做的事情,看似只是为了现在的自己,其实也会影响最终的结果。万事有因,这个“因”就是我们做的那些事,至于结果如何,可能我们并不清楚。但只要认真做好手头的事,结果就不必过于担心。
就像一个人每天砍柴挑水,只要能做到心无旁骛,最终这些事情不会成为负担,反而会成为他人生的一部分。反过来看,有些人把砍柴挑水当成低级的事,没有把它当作人生体验,这样的做事方式最终也无法从中悟出人生的道理。
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这是基本的共识。即使是每周的写作复盘,也会有差异。因为对事情理解不同,做事方式就会不同,最终结果也会有很大差别。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期待一个好结果,却不知道很多结果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就像一篇文章,如果开头不认真,结尾也很难精彩。
人生的意义也是如此。如果虚度年华、不认真对待人生,最终也会失去它本该有的意义。反过来看,如果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那么即便是平凡的日子,也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或许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才会持续进行写作复盘。当然,这种行为带来的好处就是自律。一个人一旦养成自律的习惯,大概率不会被一些事情牵着走,而是更有规律地做事。这样的方式虽然看似笨拙,却能在一件事情上坚持得更久,最终也能看到积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