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沏了一杯清茶端坐在窗前,窗外的暖阳、晴风好像都与我无关,我本不是一个爱宅在家里的人,但那无形却足矣弥漫整个世界的阴霾驱之不散,我们只能各自圈养在属于自己行动范围内的房间内,没有往日的车水马龙,没有商贩的吆喝叫卖,恍惚间有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错觉。只是没有东篱下的菊花可采,只有铁栅栏内的人儿无奈,自然是少了陶渊明那种悠然见南山的心境。前几日那一场薄雪,肆虐的挑逗着已被禁足多日的人们那灵魂深处的不安分,但也只能凭栏凝望,想象一下雪落梅腮白里透红的娇羞,自是不能像古人那般瓦铫煮雪煲梅粥,只能倚窗望断雪无痕。
禁足的这些日子里,人们好似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应付那一日三餐,手工花卷,手工凉皮,自制蛋糕等等都刷爆朋友圈,就连一些平日四指不沾阳春水的小仙女儿们,没了外卖小哥的殷勤跑腿儿,都开始说家里面粉、青菜首次告急。少了餐桌上那些推杯换盏的应酬,没了小酒馆儿对影成三人的放纵,倒是多了人间烟火味。这让我回味起来毛晓雯的《人间有味》。也不由得想起网红李子柒,她为什么那么火呢?或许她把生活自然到了极致,刚好迎合了在人生长河大浪淘沙中挣扎的人们内心对岁月静好的 向往。瓦铫、布衣、柴火,所谓“诗是阳春白雪,饮食是地道的人间烟火”,再有诗情画意,总是抵不过那饥肠辘辘。但她做出来的每一道菜,从取材到烹煮,都极尽其自然,不管是野菜的“香满一勺生翠”,还是那“最爱鲜鳞出素波”的笋白鱼鲜嫩,从视觉上最大限度的刺激着人们的味蕾,让生活变得古朴素雅而有诗意,大有《人间有味》里的古风古韵古法。
其实, 我很惊叹《人间有味》中古人对吃的探究和追求。《离骚》中一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见古人对食材的清淡素静高洁的追求。花馔是古人筵宴上的候鸟,为食客捎来四季变更的消息。在古人餐桌上,疏梅细菊娇玫瑰,桃花丹桂玉芙蓉都能变成一道道佳肴。从阳春三月暖雨晴风催开“竹外桃花三两枝”之时节,桃花饭便被端上餐桌,吃过桃花饭,便饮松花酒,再配上江鲜野菜,自是惬意的很,也难怪醉吟先生皮日休说:桐木布温吟倦后,桃花饭熟醉醒前”。百花中,当属牡丹最华贵,小老百姓舍不得“万钱买一枝”来做菜,但一道栀子花拌饭,葱绿米黄茴香翠,红曲胭脂色,栀子花雪白,在我们用舌头感受美味之前,眼睛已率先协助我们的味蕾品尝它了。还有随花落杯而饮的“飞英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过庭羊”,“茶烹松火红,酒吸荷杯绿”的惬意,“红染桃花雪压梨,玲珑鸡子斗赢时”的食雕秀,古人在吃上那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创意,让生活在现代快节奏里的我们觉得现在吃法更机械化了,少了些许的乐趣,诗意也好似从生活中完全被驱逐了,转而在这些被禁足的日子里,有了“采珠樱在盘,剥玉笋登俎,烹煮鱼羊鲜,醉饮沧海波”的兴致,自己动手择洗烹煮,自是觉得美味,也为多日不能远足的郁闷平添一些乐趣吧。生活里有诗和远方,暂且不能远足,就让生活在恬淡中寻得一丝遐想,既有大口吃肉的快意,也有“踏过樱花第几桥”的诗意,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