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什么阶段、什么年龄就应该干什么事。”
相信大家多少都听过这句劝导。
前段时间更有文章《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刷爆朋友圈。
瞬间,几乎所有人都在感慨自己的同龄人早就把我们远远地甩在身后。
前有80后摩拜创始人15亿轻松套现,后有00后少年创业成功走上人生巅峰……
反观我们自己,没有惊为天人的创业项目每天做着年复一日的工作,所以我们真的就是彻彻底底的loser了吗?如果你感到迷茫,不如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这段视频最近在网络上疯传,被称为“今年最好的演讲”,仅仅4分钟引发无数人感慨:
很喜欢视频的前后演讲,像是安排我们和自己的人生来了一场和解。
视频中有两位演讲者。
第一位演讲者,描述了大多数人心目中的“理想人生”:
进入社会,在世界顶尖公司工作;
然后结婚、买房、生孩子;
过了几年,生活逐渐安定;
三十岁之后,人生轨迹完全定型
……
18岁成人,22岁大学毕业,25岁工作稳定,30岁之前结婚生子。
人生漫漫稳定,直到过完这一生。
这种感觉,就像是把人生简单而粗暴地划分成了无数个刻度,似乎只用听从和照做,就能过好这漫长的一生。生命中的每一个时间点都被安排好,什么年纪该做什么事,通通都是固定的。
可另一方面,它也裹挟着你,不敢晚走一步或者走错一步。
否则,你就会听到这样的话:
“事业编才靠谱,创业的人都傻”
“大学毕业没进500强企业工作,你注定比别人低了几个档次。”
“30岁还不结婚,你很难嫁出去了。”
“35岁还没买房,你的人生没啥希望了。”
……
在人生这条路上,我们好像被圈死在一个个方格里,不敢有太多期待,不敢走得太远,也没有余地往后退。
每个人都活得很整齐,整齐得就像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
也许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会在午夜梦回的时候轻轻问自己:
难道这一生,只能有这一种活法吗?
第二位演讲者,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这世界运转得太快了,有时候我们还来不及反应,就已经被其他人抛到了身后。
而我们又太过渴望成功,难免会被其他人影响。
我们习惯了比较,习惯了用自己的短处类比别人的长处,习惯了羡慕和仰望,却不曾低下头看看自己所在的地方……
或许身边有人领先于你,也有人落后于你,这些都没有关系。我们要做的是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而不是盲目地去比较。
可是你终究会发现,自己永远无法赢过所有人,比较再多,也许只是徒增烦恼。
总有人要胜过你一些,也总有人要逊于你一些。
就像视频里说的那样:
25岁后才拿到文凭,依然值得骄傲;
30岁没结婚,但过得快乐也是一种成功;
35岁之后成家也完全可以;
40岁买房也没什么丢脸的。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刻表,别让任何人打乱你人生的节奏。
人生就像是一个盛大的表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时机。
有些难过失落和沮丧,不过是因为时机未到。
你既可以在年少之时,稳走平凡之路。
也可以在知天命之年,为梦披荆斩棘。
亿万富豪马克·库班25岁的时候还在酒吧做酒保;
在被拒12次后,32岁的J.K.罗琳才出版了哈利波特;
马云35岁才建立了阿里巴巴;
奥尔特加39岁才创办了Zara;
影帝摩根弗里曼,52岁才迎来演艺事业的大爆发。
只要是为自己的目标而倾尽全力,无论多晚实现,都不算晚。
我们无法预知属于自己的时刻何时到来,但因为知道它会到来,所以每一天都活得充满期待。
此刻,抛出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再合适不过:
“并不是每一件算得出来的事,都有意义;也不是每一件有意义的事,都能够被算出来”。
人生从来没有真正“完美”的样子,只有你自己走过的路。
所以,别怕孤单一人,属于你的终将到来;别怕平凡普通,生活幸福已然成功;更别怕前方道阻且长,余生的路,你只管慢慢来。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是高速运转的齿轮。齿轮难免有大有小,但你无法说清哪一个齿轮更高贵或低贱。因为它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到了最出色。就像人与人之间,必然会有职业的划分、分工的不同,以及收入的差距,但从来不存在抛不抛弃的关系。甘于平凡没什么不好,把平凡之事做好,最是难得。人生各有精彩,只要认真地生活,都算赢。
别让任何人打乱你人生的节奏,更不要着急,因为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