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大体包括四言,五言,七言。现在我们说起诗来大体指诗经,唐诗,宋诗,其他朝代当然也有诗,只是没有他们曝光度高罢了。
按说,有些诗要讲格律,押韵,对仗,但是我不太注重这个,好像让人戴镣铐跳舞!不过你精通此技的话肯定是个加分项。当然这个因人而异,我的原则是顺其自然,不刻意,能押韵则押韵,能对仗则对仗,不以字词害句,我觉着诗还是应该重意境,注重神韵。当然这属于诗的欣赏,伴随着诗的产生,诗话也应运而生。历史上有名的诗看了个七七八八,诗话也看了一部分,可以说相得益彰吧,好比张竹坡评金甁,脂砚斋评红楼。个人而言比较喜欢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严羽的《沧浪诗话》,袁枚的《随园诗话》,钱钟书的《谈艺录》。
《诗经》是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文字典雅,唯美,在我看来有些美的简直是犯罪,像“有女一人,婉如清扬”;“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至于后来人们给孩子取名很多都从诗经上来找。诗经里的诗当然有很多经典名篇,如蒹葭,关雎,桃夭,采薇,淇奥,柏舟等,风和雅我比较喜欢,颂比较无感,另外诗经里的生字太多,读着读着蹦出来一个,跟半路抢劫似的,难免一皱眉头。不客气的说,绝大多数都会经常被绊住,估计100万人里能有1个能通读的就不错了。各位要小心为是。所以不建议全读,大概三分之一吧。
五言大概开始于西汉,具体的没法说,上千年的事,谁知道个所以然。反正就从李陵算起吧。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五言的兴盛期,这一段产生了很多牛人,我喜欢的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阮籍,鲍照,阴铿,当然曹操和曹植也不错。其中小谢,阮白眼,鲍参军尤爱之。另外谢脁要多说两句,谢脁的诗清新秀丽,他主张好诗应该“圆美溜转如弹丸”,这个主张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恐怕再也没有比这个标准更好的了。所以他的诗被当时及后来人极为推崇,梁武帝萧衍说“三日不读谢脁诗,便觉口臭“”。唐代的大神级人物李白更是翻来覆去的在诗中怀念谢脁,以至于后来胡应麟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这在历史上独一位,要知道,在李白的眼里,可没有几个人能入的了他的法眼。另外像杜甫,说谢脁的诗篇篇可讽诵,李商隐也是对他深表佩服。由于谢脁的诗清新自然又讲究音律对仗,所以后来有人说他的诗开了唐诗的先河。
隋朝一统,天下归一,虽说二世而亡,但杨广这哥们的诗还是可以的,起码比历史上绝大多数的皇帝写的要好十倍。
唐诗,中国诗的巅峰!由于诗的地位较高,各位文字小青年算是卯足了劲。唐朝诗人大咖多如牛毛,随便拉出来一个都能吊打别人一个朝代。由于实在是多,肯定不能读全唐诗,我试了两次都放弃了,后来除了一部分部分人的诗集外看了本《唐诗鉴赏词典》。大家公认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李白属于天赋异禀的人物,好比足球界的梅西,简直是无解的存在,就像梅西带球重连贯一样,李白的诗多是一气呵成,而且他一开口,就能把人镇住,一收尾,就能把人惊掉下巴,这简直非人类啊。他是唐诗皇冠上最顶端的那颗明珠,可以看看他的诗,但不要学,李白后,再无李白。杜甫这老头吧,一把辛酸泪啊!他是想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但是但是他的愿望落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他的追求,可是他几乎不能照顾好自己的妻儿老小,一生奔波劳碌却不得其所。后世文人墨客多推崇杜甫,因为杜甫一生里有他们自己的影子。杜甫的诗我说不上爱读,但是一旦读了便心有戚戚然。双子星之外还有一众好手:李贺,李商隐,岑参,孟浩然,杜牧,王维,高适,刘禹锡,王昌龄,柳宗元。三李中,独爱义山。太白仙人天纵,太高;长吉奇绝瑰丽,太险:义山让人情境两忘,流连忘返。除此外,刘长卿和韦应物也是我十分欣赏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多么有画面感。“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多么潇散自适。五言律诗和七绝真的在唐朝被推向了极致。唐诗最令人称道的是他的美感,他不像魏晋诗讲玄学,也不像宋朝诗讲理学。他很纯粹,像宋朝的词一样,沁人心脾。
宋诗,怎么说呢,他想独辟蹊径,但路没修好。虽说宋朝时有苏轼,欧阳修这样的大咖,也有陆游这样的永动机,可给我留下印象的却只有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以及苏舜钦的“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明清诗话对宋诗一直不怎么待见,也有的说宋诗重说理,重议论,以文为诗。如果说谢脁开了唐诗先河,那唐朝的韩愈就开了宋诗的先河。至于宋诗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我个人觉的这与两个王朝有很大关系,唐王朝天下一统,所谓诗酒趁年华,可以赏花,喝酒,仗剑天涯,而宋朝自诞生到灭亡就一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宋代文人难免就议论激烈了。可有一点很明显,相比唐诗来说,宋诗比较容易上手,好的唐诗需要灵光一现,好的宋诗则要学问渊博。
金元之际,仅一元好问而已。说起他来,可能有人不太熟悉,可是说起神雕侠侣里最著名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或许就耳熟能详了,没错,原作者就是元好问,出自他的《雁丘词》。他的《游黄华山》和《论诗绝句》不错,尤喜他论阮籍的:“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元遗山对自己的诗相当自信,临终遗嘱是老子的墓碑上只刻七个字:“诗人元好问之墓”!
明朝时虽说诗已不算出众,可是却有几位我比较喜欢的诗人,首推高启,其次唐寅,另外姚广孝有首《京口怀古》可说是我的最爱。高启的诗清新俊拔,雄健豪迈,比如他的梅花诗和《登雨花台望大江》非常不错,而且他诗兼众家之长,是个多面手,可惜的是他身遭横祸,只活了37岁。在诗人中我把他和南北朝的谢脁以及唐朝的刘希夷列为最为惋惜的三位英年早逝诗人!
清朝的诗人,有印象的不多,唯记黄仲则的“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另外,曾国藩编的《十八家诗钞》不错,比较合我的胃口。
如果把诗比作一个女人的话,诗经好比一天真烂漫的婴儿,可爱,通透;魏晋诗好比豆蔻之年的青春少女;唐诗如二十岁左右的女人,妆容精致,举手投足之间,魅力四射,令人倾倒;宋诗如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明清诗如年迈老妪,日趋衰微矣。
以上是我心目中历朝诗的一个概况,基本上能在中国诗里排得上号的人物多数在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