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 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微信公众号(ID:深耕的花开半夏),文责自负。
在红楼梦中,最让人意难平的,无疑是木石前盟的中途散场。可荣国府举家上下推波助澜的金玉良缘,可谓是聚集了天时地利人合,最终却仍是以悲剧收场。究其根源,细细一想,肯定与宝黛钗自身是分不开的。
不难看出,史太君的还席宴,不仅展现了贾府的奢华生活和对客人的热情款待,更是通过刘姥姥视角,反映出贾府的家风传统和礼数规矩。与此同时,也透露出一股浓厚的悲凉情境。
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说着已到了花溆的萝港之下,觉得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更助秋情。
刘姥姥为讨好贾母,上一回她胡编乱造讲了三个故事,其实分别指的就是宝黛钗。故事中夹杂出的异常氛围,既是预示着他们日后的命运走向,也是暴露其复杂情感纠葛的有意之行为。
游览大观园,途经藕香榭,荷花凋谢本是遵循自然规律发展的自然现象。可在这些文人眼里,凋谢之后的无人问津,却是一件使人非常难受的事。其一,透露出三人由内而外的浓厚的文学风格;其二,展示出三人迥然不同性格特点下的命运走运;其三,揭露了不切实际、委曲求全的爱情注定是人间悲剧。
宝玉说:“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很明显,此话是略带抱怨与谴责的。这不但体现了他对完美景致的追求,同时也直接反映了他稍显孩子气的性格。
很多时候,沟通的背后蕴藏着一个人的品性与人格。
面对宝玉的抱怨,黛玉和宝钗两人的回答,显然是映射了两种不同的性格。
薛宝钗笑着回答:“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其一,她直观以实际情况为由,解释了为何没有及时清理这些破荷叶之缘固。显而易见就让我们看到了她务实和理智的一面;其二,宝钗对宝玉的爱展露得一览无余。
可林黛玉却不同。她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既霸道又诗意,表达了其对残荷之美的独特欣赏之情。
但又并非简单如此,诗中表达意境深远,既表现出了黛玉的文学素养,也透露出她内心的敏感和细腻的性格特点。
此时林黛玉提到了李义山,还偏偏只喜欢他诗中的提及残花部分。其实她是欲借此抒发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寄予自己身世的冷落之感。
很显然,林黛玉以物喻人,她只是在说自己而已。
有时候,一个人的所爱之物,深藏着自身最深的痛楚。
不过,黛玉看似略有矛盾“诗”语,宝玉听后反被这句诗所打动,决定不再让人拔去残荷,言下之意,既是对林黛玉意见的尊重,也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无比的珍视,更是展露宝玉对黛玉的无限偏爱也。
不得不说,林黛玉在宝玉心里眼里,与薛宝钗比起来,分量就是不一样。两个人有没有爱情的气味,一眼就能看出来了。所以,大家都认为,如此志趣相投的两个人,理应在一起的。
从婚姻的角度,其实并非如此。
林黛玉与贾宝玉在性格上都有一种叛逆和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正因为如此,面对情感林黛玉始终保持着自重,且与贾宝玉保持着清白的关系。他们的爱情确实是心心相印的知己之情,甚至超越了私欲的纯洁精神之恋。
林黛玉和贾宝玉在情感和精神上的深刻共鸣,确实是婚姻中最让人向往的一部分,但也是他们情深缘浅,婚姻之殇里最大的硬伤。
婚姻,最重要的是务实。
不论是在世代官宦之家的贾府,还是在寻常普通的百姓之家,都需要拥有基本的自食其力能力。或许,林黛玉是适合贾宝玉的,但是她必定不适合贾府这样的“费钱费事”家庭。只能说,此人只应天上有,人间不曾出现过。
木石前盟,终究只是理想的化身。
那薛宝钗与贾宝玉的结合,真的是金玉良缘吗?
薛宝钗出生于商贾之家,而贾宝玉是世代承袭爵位的武将之家。其出生背景相差过于悬殊,直接导致两人在待人接物方式上的大相径庭矣。
俗语有言:“每个男人心中不一定都住着一个林黛玉,但必定没有一个薛宝钗。”
薛宝钗在与贾宝玉的相处中,不难得知,其实她是一个妥妥地被封建道德严重束缚的贤良淑德女子。
她曾多次规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至引起了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还她说的是“混帐话”。尽管薛宝钗赢得了荣国府里里外外的喜爱,却终究进不了宝玉的心里,更比不上黛玉在宝玉心中的地位。
因为,人世间,没有一个男子会喜欢一个爱对其指手画脚、说三道四的女子。
薛宝钗跟贾宝玉结合,可以说是门不当户不对的。
所谓的金玉良缘,只是虚有其名,事实却是禁锢他们的最大的人间悲剧。
所以,幸福婚姻的真正秘诀,是在于夫妻双方的“心理连接”,包括情感、思想和精神上的共鸣与默契。这种连接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和长时间的磨合,包括情感深度连接、思想交流与共鸣、精神支持与鼓励、沟通理解与共同成长。只有夫妻间真诚面对、理解、支持彼此,婚姻才能真正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