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转战6、7年级数学的课外辅导开始,备课这项老师的专属技能成了我的必学内容。以前做过分享,讲课却很少进行,上几次课后才真正理解分享与讲课之间的差距。
分享是就某一个知识点或技能讲讲自己是怎么做的,达到了什么效果,能够给听者带来什么启发;而讲课则是讲解知识点或技能,辅助听者掌握整体的概貌,体会细节的样子,并设计后续行动促进听者掌握知识点,并熟练应用。
一个是唠闲嗑,一个是建大楼,目的及做法截然不同。尤其是给孩子们讲课更来不得半点马虎,错误的思路错误的知识都会造成根基不稳,这也是作为老师自我要求的核心之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想上好课,备好课是必由之路。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
备课分为三个步骤
备教材
备学生
备教学
备教材: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也就是知道自己要讲什么,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表面上看我们有教学大纲 有教材 这构成了我们要讲什么体系,然而她背后的逻辑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应该掌握哪些基础知识,能够解决哪些基本问题,掌握的知识能解决哪一类生活问题。基于教材,不拘泥教材,才是研究教材,搜集信息的指导思想。
备学生:了解学生是谁,知道要给谁讲课,了解听课对象,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不同的对象决定了不同的教授方式,也就是说为什么七年级的孩子要这么教!刚上初一孩子的特点,心理特点,动作特点,习惯,认知等等都是需要了解的内容,就好像要为所有七年级的孩子画个像,同时还要为每一个孩子画个像,因为每个孩子都各具特点,不是千篇一律的。尤其是在辅导机构的孩子,学生少,可以达到个性化教育,更应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
这点是最核心的部分,且不容易掌握,不断学习,细心观察。备教学: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知道要教什么,知道要教给谁,接下来该考虑怎么教才能让孩子们接受,是做游戏,是讲解,是动手做,不一而足。这部分是最能体现老师特性的环节,创造性的教学过程只跟你有关,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认知不一样,理解不一样,设计的教学过程也不一样,所以一味的照抄照搬套用别人的,只会思路受限,那做的是别人,不是做自己。
开拓思路,开放心态。找到自己最有感觉的地方,分享给孩子们,带着孩子们来体会那种感觉,因为学习是孩子们的事,老师只是辅助学习。
很多思路都存在很长时间,在教学方面的学习我喜欢一句话:
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
借鉴 思考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