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此时此刻,我正坐在课堂上,听一位年轻的老师讲《关雎》。
课堂生动活泼,老师温文尔雅,学生兴致盎然。关关雎鸠,如此唯美;冬日暖阳,这么灿烂;天空蔚蓝,那么高远;清秀少年,清新少女,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
然而听着,看着,总觉得有话想说。
课堂的其中一个环节,是老师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句子来做赏析批注。好几个男孩子站起来,都说喜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有一个男孩子说:“哪个少年不怀春,美丽的姑娘自然是让君子魂牵梦绕。”
另一个男孩子说:“只有美丽的女子,和君子才是最般配的。”
尽管老师微笑着一再提醒,“窈窕”是文静美好的意思,“淑”是善良美好的意思。所以“窈窕淑女”不仅仅是指美丽,更是指品行端庄的好女子。
然而之后相继发言的几个男孩子,还是固执地一再强调着,美丽的女子是君子的追求对象这一看法。
听课的老师们不由自主都笑了。我旁边的同事小声对我说:看来,对男孩子来说,灵魂再怎么芬芳,也抵不过一个美好的皮囊。
或许是男孩子们是站在语文的层面,理解有误,没有充分明白“窈窕淑女”的意思。
或许是真如我同事所说,对男孩子们来说:芬芳的灵魂千篇一律,美好的皮囊万里挑一。
原因不得而解,但这个插曲却让我想起以前的一名学生。
那是个女孩子。矮小,黝黑,气质乡土,真的不够漂亮。甚至,在人群里很醒目,可是却绝对不是因为赞叹和美才引人注目。嗯,直说吧,女孩就是挺丑的。然而女孩爱读书,爱写作,多思善感,仔细看看,黑黑的眼睛里,也是很有几分灵气的。
想起她,就总会想起自己的一件囧事。
有一次,批阅学生们的随笔。这个女孩的习作,美好清新,早就忘记内容了,但读来齿颊生香的感觉,还是清晰的。
赞叹之余,我给做了个简短的批语,大体意思是:“善读善思,文笔生动,你真是个内秀的女孩!”
过了一个周,新的随笔又交了上来。打开这个女孩子的本子,我却大吃一惊。
这个女孩子用了很长的篇幅来抒发自己的郁闷,原因就在我的批注上。
女孩特意查过字典,告诉我说“内秀”一词的意思是外表驽钝而内心聪慧。然后女孩子用了很长的篇幅,写她这一个周的失落,失望。然后问我:老师我真的看起来那么驽钝吗?她忽视了我的赞美,纠结在那个我错用了的、以为是美好的评价词上。
我无言以对,惟有抱歉。给她回了很长的文字,向她道歉,解释说这是我的无心之失,只是想赞美她而已。然后我很真诚地肯定她的灵秀,鼓励她努力读书,努力写作。
再后来,女孩慢慢长大,毕业。她没有再回母校,我没有再遇见过她。
只是有一次收到过她的信。诉说了这些年的不如意。
从毕业、求职、到婚恋。女孩子最大的委屈是,自己那么努力,却总会不断因为外貌的不够出色,而丧失许多本该属于她的机会。
我回信安慰她,告诉她腹有诗书气自华,告诉她要多看自己的优点,总会有人欣赏到她的美。我说这世界上并不都是美人,但人人各得其所,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和幸福。
她没有再回信。自此杳无消息。
但是她的敏感、困惑和痛苦,却常常化为我的思绪,在我心头反刍。
这份思绪告诉我在工作中要更谨慎地对待那些善感敏感的孩子,也让我不断反思,人要怎样活着才能更好地追寻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那个姑娘,其实她最在乎最纠结的,是自己的相貌不够美。她可能是用大众的审美来审视自己,觉得自己的相貌是不符合大众审美的,于是越发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过度敏感,其实就是自卑。人的强大,自始至终,还是心灵的强大。
面对她,我只能安慰。而安慰,在她脆弱的心灵面前,在她以为的现实的痛苦面前,多么不堪一击。这个世界确实是很残忍的。励志的故事再多,也抵消不了那些励志主角们在成功之前所遭受的挫折与磨难。
一个努力的姑娘,因为不够美,也许要付出比美丽的姑娘们多得多的辛苦,才能获得美丽的姑娘们唾手可得的机会。劝人的话,总是容易说。我们往往会告诉那些姑娘:好的做法,当然是安然视之,泰然处之,默念“我自盛开,清风自来”,以求心态平和,现时安稳。我们有一百个可以安慰他人或者自我安慰的理由,然而临了临了,总拦不住姑娘们实在忍不住的一声大喊:凭什么啊!
喊声有多大,悲怆有多深。天生不够美丽的姑娘,几个没有过这样的郁闷呢。
确实,美丽也是一种资源。她们是幸运儿。可是美丽不美丽的,我们都要活着呀,忽视自己拥有的,去纠缠那些不能拥有的,到头来除了自寻烦恼,还能怎么样。说到底,人活的就是一个心态么。
时间在继续,世界在继续。爱容颜的少年还会前赴后继层出不穷。美丽不美丽的姑娘,一样会春笋般发芽长大。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自古不变亘古无穷。人在时间的无穷尽和空间的无限大里,如草芥一般短暂渺小,姑娘,别跟自己的缺点较劲,过得快乐一点,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