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两本书44:历史的温度、我们台湾这些年

历史的温度(张玮)


九月初去帝都出差,今天去明天回。虽然说行程匆匆,但我还是美滋滋得挑一本书带着。来回飞机上有近五个小时,再加上在机场候机的时间,基本上刚好可以看完一本不那么厚的书。

我选旅途读物的标准很简单,有意思,不费脑子。不久前刚刚看完张玮的《历史的温度》,刚好还算对胃口,便把第二本顺手带在了身边。

返程的首都机场人少的出奇,安静的像个图书馆。许久不曾那样心无旁骛的看一本书了,不知不觉就把剩余的半本给看完了,搞得我只能在飞机上看云了。

在朋友圈说到这件事的时候,有朋友留言:这种书适合公众号阅读,撑不起一本书的厚度。

类似的评论在网上还真是不少,说到底就是说书中的内容太多浅显,在公众号看看就好啦,哪里值得专门出书呢,居然还出了两本?

我真的有点纳闷了,什么时候内容浅显也成了一本书被批评的理由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浅不浅,《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浅不浅,《吴姐姐讲历史故事》浅不浅?但我很少听人说这些书没有出版的价值嘛。

当然,很多人会说那些书是写给小朋友们看的,自然要浅显一点。一样的啊,《历史的温度》这样的书本来就是写给对历史没有太多了解的人看的,浅显一点难道不是应有之理吗?

认真说起来,社会上真对历史有着浓厚兴趣愿意去细究的人到底还是少数,大部分人也就是略有兴趣,想要看看历史故事罢了。如果有人讲的故事多些史料比较少些戏说,而且还能风趣有味道,那就真是善莫大焉了。

张玮在做的就是这么一件事情。

你可以批评他文笔不好,可以批评他故事说的失实,也可以批评他的评论三观不正,我觉得这都是可以讨论的。但非要挑剔他的文章太过浅显,那未免就有点吹毛求疵了。

两本《历史的温度》中的文章都是来自于公众号“馒头说”,“馒头大师”张玮并不是科班出身的学者或作家,而是一个资深的体育记者,历史之于他来说只是业余爱好而已。而就是这么个业余爱好,给他的公众号在三个月内带来了十万多的粉丝。

说起张玮写的这些故事,其实他的思路是很明确的:历史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和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就有正反面,就有优缺点。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用辩证的眼光,结合当时客观的环境,设身处地得去看待那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任务。而不是先入为主的带入立场,或者用上帝视角来评判一件事或一个人。

《历史的温度》开头两篇写的就是居里夫人与朗之万的恋情,还有爱因斯坦有些混乱的私生活。张玮写这些不是为了用八卦吸引读者的眼球,而是想让读者看到一个更为完整立体的科学家形象。

其实只要看过两者的传记或者对科学史有些了解到话,肯定都知道这些事情,算不得冷僻。可我相信大部分人对于居里夫人和爱因斯坦的印象还处于伟光正的伟大科学家的阶段,完全不知道他们作为一个普通人究竟是怎样的。

张玮在文章后面的评论中说的很好,我们经常陷入一种奇怪期待: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登峰造极,于是我们就幻想他在各方面都无可挑剔。

就是因为这样一种心理,所以网上才会时不时爆出所谓的名人“黑历史”。其实但凡是人,就会有自己的欲望和缺点,“圣人”究竟能有几个呢。只是我们自己一厢情愿的去幻想,知道了之后又大呼失望。

我算是历史书看的比较多的了,所以书中很多关于晚清的历史在我看来都是些老生常谈。但我还是觉得写的很不错,比如关于左宗棠。

左宗棠作为晚清重臣,在历史书上的篇幅绝不算少,特别是他收复新疆绝对是晚清大事件。可是如果问问身边的人,估计或许有些人对于这个名字有些印象,但这个人究竟做过些什么恐怕就没多少人知道了。

张玮用了两个篇章,《一个被低估的“大V”的成长之路》和《一个63岁的老头,是怎么收复166万平方公里国土的》的,来讲述这位晚清重臣的故事。通过他的文字,我们会明白为什么这个老人值得我们了解和铭记。

纵观两本书近百篇文章,会发现张玮用了很多篇幅来讲述抗日战争的故事。

抗日战争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意义毋庸赘言,在教科书中占着重要的篇幅,平时电视上的抗战剧更是层出不穷。可是我们对于抗日战争真的有多少了解吗,恐怕未必。真让我们去讲一件,估计也就能说出几个历史名词,诸如淞沪会战、台儿庄大捷什么。

张玮写台儿庄大捷,这本来只是一个历史课本上的一个知识点,轻轻松松五个汉字。可文字之下是炼狱般的前仆后继,尸山血海,重叠相枕。

张玮写中国空军的飞行员,他指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在与日本惨烈的空中战斗中,中国第一批精英飞行员,基本上没有一个活过1938年。

张玮记下了外国记者采访中国官兵的话,有一位军官说:我们必须在这里一战,不然连死的地方都没有了。有记者问一位士兵如果战争胜利了想干什么,那个士兵说:到那个时候我应该已经死了,我们这些当兵估计都死了,但中国一定会胜。

为什么抗日战争能够胜利?不是简单几句“顽强的抗战意志”、“全民族的抗战”就能解释的。在那14年的艰苦岁月里,我们先辈们是以一种怎样的决死信念和千千万万人筑起的血肉长城,才抵御住了一次濒临灭国的侵略。当年有多少满腔热血的中国军队进入战壕,连日本兵的影子都看不到,就整班整排甚至整连地被日军炮火炸死在战壕里。

但最终,我们胜利了。

我们的教科书是不合格的,它将抗战简化成了一行行干瘪的数字和一个个无趣的名词。我们的媒体是不合格的,各种“抗战神剧”一味赞扬乃至于神话我军的能力,展现日军的不堪一击,这是对抗战先烈的最大不公。所幸还有很多像张玮这样的人,他们尽可能有温度有细节的向大众讲诉那段炮火连天的岁月,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往日岁月之艰辛,今日生活之不易”。

敢问,这样的文章凭什么不够资格出版成书?


我们台湾这些年(廖信忠)

“”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口号,可是我们对于台湾究竟有多少了解呢,更多时候“台湾”可能只是一个空乏的政治词汇罢了。

像我这般年纪的人,大多是从偶像剧开始知道台湾的。中学时代时《薰衣草》《王子变青蛙》《恶作剧之吻》《命中注定我爱你》都是火的不行,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形成了“软糯台妹”的印象。进入大学之后开始接触台湾青春片,《蓝色大门》《夏天的尾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都很喜欢。而有些人则比较喜欢看台湾的综艺,《康熙来了》、《国光帮帮忙》什么的看得不亦乐乎。

看了这么的多娱乐节目,如果说对台湾全无了解很多人肯定是不服气的。可是我们应该知道,娱乐节目毕竟是娱乐,就像一面哈哈镜,里面所呈现出来的景象肯定是失真的。

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认识,一位久居大陆的台湾年轻人准备将一个“真实”的台湾介绍给大陆的朋友,于是便有了《我们台湾这些年》。

廖信忠是1977年生人,他的书也是从自己出生这一年写起,一直写到了2009年,差不多三十年的时间。这三十年是他亲身经历的三十年,也是台湾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的三十年,其实对于大陆来说也是意义非凡的三十年。

廖信忠不是什么专家学者,完全没有什么高屋建瓴的视角,只是单纯的结合自己的成长来聊台湾的变迁。他笔下的重点是台湾老百姓关注的是什么,比如《楚留香》的流行,琼瑶剧的盛况空前,《爱拼才会赢》的风靡一时.....

会不会有一点眼熟,是的,在看这本书时会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因为台湾民众经历的很多事也都是我们经历过的。而有些事则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比如疯狂的送小孩去上补习班和学才艺,只不过台湾人是在八九十年代就已经这样做了,这和经济发展水平应该是正相关的。

有人感觉这书有点像流水账,想到哪写到哪,没有什么一以贯之的逻辑性。但就是在这份流水账里我们更加真切的触及了台湾民众的日常生活,更能感受到两岸确实是同根同种,在很多事情上面的抉择和态度都是相似的。比如说先是鼓励生育,后来控制生育,再后来又开始鼓励了,这不这是大陆一模一样的套路嘛。

对于有一个细节我觉得挺惊讶的---这是一种台湾的特殊文化,即那辆车装饰的华丽无比,后面有个小舞台,可能还会有艳舞女郎配合着电子琴声一遍唱歌一边跳舞....这说的是台湾老人葬礼上的特别景象,可是偏偏我们老家那边也有类似的景象。

我从小到大一直都很不明白,葬礼明明是件挺悲伤的事情,为什么我们老家那边都要请人在葬礼上唱歌跳舞,还要演一些很三俗的小品,每次都会有很多村民围在那边看。没想到想到台湾居然也有这种奇葩的风俗,真是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哈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657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662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143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32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83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36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26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68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1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41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7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70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2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5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95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84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76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故乡在湖南常德,旧称武陵,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就在辖内。 前不久,带着女儿禾回了趟故乡,对她来说,...
    照见者阅读 244评论 0 0
  • 代表性问句类型:在倾听当事人的描述后,特别是当事人的描述开始有所重复时,在前述基本咨询技巧与态度的原则下,SFBT...
    胡涂涂tutu阅读 132评论 0 0
  • 大家都叫她“秋秋”。 我们是2015年初在江苏泰州认识的。我因为“想尝试一下”的心态,加入了她当时从事的直销事业,...
    剪辑life阅读 184评论 0 0
  • static修饰方法(类方法): 1、随着类的加载而加载,在内存中也是独一份的。 2、可以直接通过”类.类方法“的...
    Girl_endless阅读 7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