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逊
一个人的信念要是没有经过冲突与考验,就不会真正属于他自己。
【【讲述者】应该谦逊,有同情心和爱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一个人有权利说出自己的意见,但听取别人的意见也同样是他的义务。】
在【讲述者】这件事上,我们可以发现好几种不同的态度。
虽然并非诚心,有的【讲述者】在讲述的时候总是让人觉得他高人一等。他对罪人恨之入骨,长篇大论,言语里大部分是威胁和痛骂。他讲的时候高高在上,仿佛除了他之外,听众都是罪人。以这种方式讲述,只能让人反感,不会引起共鸣。
有的【讲述者】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对人总是怀着敌意。这种【讲述者】坚持己见,他认为除了他自己的方法没有其他的得救途径。对不同意他的想法的人,他就猛烈抨击。他希望【别人能够得到救赎】,但自己的作为却没有宽容。
出于同情和爱心的讲述才是最高明、最有效的讲述。罪人不是被他踩在脚下,而是坐在他的身边;他不自以为是地与罪人划分界限,而是设身处地的为罪人着想。他把自己当做罪人来向他人讲述。
“真正的讲述就像一个肚子饿的人告诉另一个肚子饿的人,他在什么地方找到食物。”这个比喻很贴切。
我们的【宣传】工作很难展开的原因在于,我们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在这种心态下,话语里充满了威胁和责备,一点也不宽容。如果用自己的道路来限制【别人】的作为,这种狭隘的心态也就使我们的【宣传】工作很难展开,等待我们的只能是崎岖的道路和无限的反感。
【讲述者】应该谦逊,有同情心和爱心,设身处地的为罪人着想。如果以这种心态讲述,一定可以赢得胜利。
诗人德莱顿有一次谈到他同时代的著名牧师柯利尔:“我虽然不敢说他因为热爱**的家以致完全失去了自己,但是我敢说,为了*的缘故,他的确牺牲了一部分应该有的礼貌和谦逊。”
一个人有权利保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他告诉哪位持不同意见的人说:“我讨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会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民主如果没有了随意表达意见的自由,民主的基础也就不存在了。
要是为了保卫自己,强迫意见相左的人闭口,那就很不幸了。
一个人有权利说出自己的意见,但听取别人的意见也同样是他的义务。能听取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对一个人的心智发展有好处。比勒尔是一位散文大师,他说:“人人都应该去读那些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书。”
听取与自己意见不同的的看法最能发人深省。一个人的信念要是没有经过冲突与考验,就不会真正属于他自己。一个信念只有经过争辩才能产生,受到攻击才能站稳,要受到反对才能坚强。
今天抛弃自己的片面见解,去探索真理全貌的人越来越少。对于同一个问题,能听取不同的看法,是一种有益修养的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