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预测是信息化的标准能力之一,也是能给企业带来收益的重要途径。
合理的需求预测是整合供应链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企业如果能在早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通过合理的安排、规划来解决、完善预测体系,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事半功倍,下面我们来说一说需求预测的那点事。
在粗放管理的企业中,销售人员提出的销售目标经常被认为是需求预测,实则不然,因为销售目标带有很大的主观性,行政色彩浓郁,并不能反应真实的需求数据。比如年会上,老板要求明年营业收入翻倍,经过层层分解落到每位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上。这种方式与拍脑门无异,自上而下的分配任务,命令的成分居多,根本算不上需求预测。
需求预测是个系统性的工作,什么是系统性呢?就是跨越多个职能,多部门协作才能完成,凡是由单一部门或单一职能来做,结果注定是不成功的,这种不成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慢慢放大,当管理层意识到问题的时候,这种模式已经产生了惯性,想要改变所付出的成本会使决策者不得不慎重考虑,一拖再拖。
如何体现系统性呢?各个岗位能做什么呢?
销售人员能做的是增量预测,比如“A客户厂房扩建,明年预计多进20%货”,“B客户被起诉了,回款问题凸显,预计明年要减少销量50%”。有了增量预测,在配合历史数据,就能得到一份简单的需求,这份历史数据由谁来统计呢?
我培训过的企业,没见过哪个一线销售人员会坐在那里分析历史数据,他们要么在拜访客户,要么在拜访客户的路上,整天整天的往外跑,即便没外出,也在被不停的催货,甚至被客户骂的狗血临头,显然由他们提供历史数据肯定是不合适的。
如果你有计划岗位最好,如果没有就让采购部的一名人员划分出一部分职能,负责历史数据的分析,因为采购端更靠近需求,天然的保有企业需求的历史数据。
有了需求之后就要开始计划。
由技术工程师来做计划怎么样?千万不要认为我在开玩笑,这或许很合理。
制造业中一般由技术工程师制定产品BOM,简单的说BOM就是一个产品的组成部件,既包含大型部件,也包含螺丝螺母,甚至一个焊点,BOM也是这个产品整个生产工艺的体现,具有很高的专业性,非技术人员不要说调整了,看懂都很难。
既然BOM中包含产品的组成部分,也就说明BOM中包含了这个产品所需要的原材料,当需要销售1个该产品的时候,就需要把BOM中记录的所有原材料逐一采购。
之所以由技术工程师来做计划,就是因为当BOM进行调整的时候,如果无法快速反馈到需求端,就会造成企业误采、错采、延迟采购,最终影响产品交付,甚至做出大量不良品,积压库存。
由技术工程师做计划就能解决上述问题吗?看上去是可以的,毕竟修改BOM的同时,就能及时反馈给采购、生产部门,也就避免了损失。但实际工作中技术人员不是在实验室穿梭,就是趴在机器下面调试设备,基本没有精力去协调沟通计划的问题,这看上去就成了一个死循环。
其实需求就是将存量数据与增量需求相结合,计划则是以需求为起点,根据产品BOM,重复性的计算出需要的采购量,在计算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在途物资、BOM新增与修订、备料库、车间库等多种材料因素,还要考虑订单的交付日期、产能分配、加急情况等管理因素,即便各职能间配合默契,想要做到也是十分困难的。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今天,面对重复性的计算,很多人都能想到计算机,它虽然没有创造性,也不十分聪明,但处理数据的能力远超人工,ERP就是将计算机与企业需求预测联系起来的工具。
需求录入到ERP中后,系统会自动提取当前产品的最新BOM版本,同时考虑所有材料因素(包括在途),最终给出一份计划采购申请,当技术人员修订BOM的时候,你只需要用鼠标在屏幕上点一下,再等上一会,就能得到一份新的计划采购申请。
在企业数字化的今天,商业模式、营销、制造、研发、供应链领域都在突破传统的管理方式,利用大数据突破价值创造的局限性,这远远不是一个人或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合理的配置信息化系统,才是数字转型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