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重庆一趟,除了要目睹重庆错综复杂的高楼和公路,要是不学点重庆言子,绝对会成重庆之旅最大的遗憾。
不少外地朋友特别喜欢听重庆方言,觉得风趣幽默,语调蜿蜒有内涵,字里行间还散发着重庆人专有的耿直豪迈。很多专门的词儿如果不听当地人解释还真就跟听天书一样。
我先摆几个词,你且来感受感受。
“操社会”(在社会上拉帮结派)、“拉稀摆带”(原指向官府招供,后指拖拉不耿直)、“关火”(形容某人起到关键作用或拥有掌控权)、“冒皮皮”(虚假地自我展现)、“臊皮”(丢面子)、“走水又点水”(被人识破又出卖同伙)……
配上重庆语调,这些词就充满了趣味和神秘色彩,不禁想问:说的是啥意思,真的好想知道!似乎一旦知晓,就成了内行人,成了别人刮目相看的一类。
外地人深受重庆言子的吸引,但鲜有人知道它们的来历。
重庆是巴蜀之天府地,位于中国内陆被群山纵横的四川盆地之中,自古以来都是各个朝代的人憧憬又畏惧的地方。每当人们再次看向重庆时,难免会将注意放在古代的巴蜀文化上,也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千变万化的巴蜀文化演化出了现在的重庆方言。
但历史往往并非如此想当然。如果没有人告诉你,你并不知道川渝地区曾是多灾多难的地带,至始至终从来如此,从秦灭巴蜀到近代抗战,川渝经历多次屠城,多次移民,天府之地却被时间反复蹂躏。川渝的地区都默默承载着许多千疮百孔。
其中细节暂且不说,总而言之,重庆言子的形成与巴蜀也许相去甚远了,那时的文化也仅算川渝地区的记忆了。
这让我不禁想到犹太人的耶路撒冷,川渝的遭遇似乎与耶路撒冷在经历上相似,屡遭入侵,惨遭迫害,但依然是伟大的存在。
言归正传,那重庆言子究竟从何而来呢?必须承认的是,言子的诞生跟重庆的移民文化有着不大不小的关系。正是因为川渝的多次移民,后来的渝人渐渐不再是当初的下里巴人,而是来自五湖四海。又由于川渝的地理环境,客观上不允许来渝人士携带老幼,大多只能独身一人被迫前来渝漂,无依无靠需要援助怎么办?
起初,来自各地的百姓为了照应同乡人士纷纷建立了“会馆”,“湖广会馆”势力最为庞大,如今也还矗立在重庆渝中东水门旁。后来会馆与会馆之间相互往来,各馆人员互相认识熟络,再加上当时的时代背景,尤其在清初时期,重庆人不满清朝政府统治,立下反清复明的口号,并成立所谓的地下组织——哥老会。会堂主要目的是推翻当权者,维护重庆当地秩序,扶危济贫,行侠仗义。
但哥老会不论怎样终究是地下组织,还不能公开叫板,会员需要秘密交流。他们便以“海底”为规范准则和行动指南。富有智慧地设置了口头式的黑话切口。
哥老会又被称作袍哥会,袍哥的袍字来源关公旧袍,承载的是兄弟情义。袍哥们在接头时会“盘海底”,认身份,交代行动,一切动作都需要保密。
袍哥会自称“光棍”或“皮子”,成为袍哥便叫“海皮子”,要是被发现是冒充袍哥会说“冒皮子”,如果丢了袍哥的脸会骂“臊皮子”。
千万别小看袍哥会,这可是三大黑帮组织之一,规模大,规矩深,袍哥人没一个不是“雄起”的。除了为人勇猛豪爽才能扎得起厂子,如果黑话对不上,没有眼观四方耳听八方的智慧,袍哥会是待不下去的。因此抗战时期讲川军勇猛,各个一句“格老子的”就敢拼敢杀,是有原因的。
说到这里,重庆言子的来源也一目了然了,言子的传承其实里离我们并不远,也就是两三百年前的重庆袍哥黑话。
为什么现在会有人觉得重庆言子霸气外露,那是因为言子至今也依然散发着浓浓的袍哥魂,侠义肝胆,一板一眼,绝不拉稀摆带拐弯抹角。
为何我们很少听到袍哥的风声了呢,只因他们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但袍哥的记忆,尤其是袍哥文化的精髓还留在这座重庆城,言子就是代表。
当你清楚了言子的真正来源,是否突然惊叹于前辈的智慧,这些言子朗朗上口,不乏洞见,既展现着一方独特,还吸引了不少外来客。
所以,有一点得认,川渝的富庶不是空穴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