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咨询中,许多来访者也曾问过这个问题:
"老师,我真的不合适他吗?有没有人,能跟他达到完美匹配呢?"
发出这样的灵魂提问的背后,往往隐含着深深的绝望。
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无论再怎么用劲,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ta,都不会产生任何反馈。
相处时间越久,越是会怀疑自己的价值:
“我有对方说的那么不堪吗?”
“真是我不够好,才导致跟无法跟对方好好相处?”
“换一个比优秀的人,会不会比我做得更好呢?”
我回答:“还真不是!”
想想刚谈恋爱那会,跟现在一比有什么区别吗?没多大区别,你还是你。那时,对方可追着你满街跑,别提有多主动。你就是ta的唯一。
曾经的你们,简直是灵魂伴侣。你活出了对方理想中自我的样子。可为什么现在不一样了呢?
区别就在于,在认知层面,角色的转变。你开始把对方当男朋友对待,你陷得越来越深。以男朋友的责任与义务去要求对方,满足你的情感需求。
谁不想当一个受到宠爱的小公主呢?这没有什么错。对方却受不了,跟ta想的完全不一样。由于回避依恋人格,习惯把外界当做【自我的延伸】。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就拥有了你的特质,向理想中的自我靠近了一步。
实际上,这种投射非常主观。在对方发现,有不符合自己理想中自我的特质,比如需要时时刻刻哄着、变得没有安全感、自我价值低、情绪失控、经常会歇斯底里,当体验到理想自我的破灭,便开始逐渐远离你。
当你转变角色,把对方当成普通朋友。理想中的自我,又会呈现,ta会希望继续向你靠近。
只有当回避型依恋人格不再追寻理想中的自我,并且能容忍对方身上出现的不完美,才有可能遇到合适的人。
毕竟,你再优秀,也比不上对方脑海中想象的那个人的百万分之一。
不光回避型依恋人格在跟理想中的自我谈恋爱,其他类型的人又何尝不是呢?
在谈恋爱时,我们一直都在寻找过去父母对待我们的感觉,为了延续这种感觉,会倾向于寻找跟自己母亲或者父亲一样特质的恋人。
无论这场恋爱是快乐的或痛苦的,我们都会下意识去延续这份熟悉。
为什么你总是遇到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的呢?ta都把你伤害得这么深,为什么你还是没办法放弃?
过去的经历造就了现在的你。想要更好地理解自己,你需要去梳理,过去你到底经历了什么。
1、从原生家庭去剖析自己寻找伴侣的特点
你跟父母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你跟恋人的相处又是什么样的模式呢?
哪些熟悉的感觉需要被延续,有利于经营亲密关系?哪些熟悉的感觉需要被抛弃,不利于经营亲密关系?
2、从理想中的自我出发
写出自己所希望具有的人格特质,尽可能地多写,最后做一个筛选,了解内心真实的需求。
回避型依恋人格很难遇到合适的人,除非ta自己想要改变。
小伙伴们,可以通过我上边所说的方式,尝试着去探寻一下自我,你为什么总被回避型吸引?
我相信你会有一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