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阅读为什么选绘本

几天前和一个朋友聊绘本,当我问他什么是绘本时,他的回答是“有图有文就是绘本”。我们常看到的一些儿童读物,有图有文,他们都是绘本吗?其实这些可以在广义上说是图画书,但不是绘本。绘本来自日文,与英文对应的是picture book,从一般意义上来讲,绘本或者图画书指的都是图文紧密结合的图书,不过绘本这个词在世界范围内比较通行的理解,它是为儿童创作的图书,所以绘本是一种儿童文学的题材,又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性形式。既然都是图和文,绘本和其他图文并茂的读物最大的不同在哪呢?对象不同,小儿书连环画,包括有一些漫画,它的对象不一定是给儿童的,同时,最大的不同在于构成绘本的两个必要的元素,文字和图,他们是相互融合,又各自发挥自身的特点,他们在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就是说绘本中的图和文的关系是相乘的关系。绘本当中的图画,不是文字的附庸,不是为了补充和说明文字而存在的。我们在这里就可以做一个区分,有一些读物,特别是儿童读物,会有插一些图来点缀画面的,为的是看起来好看一些,而绘本中的图,是在运用连贯的画面讲述一个完整的充满想象的故事,所以它不是文字的附庸或者是补充和说明,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是并存的。绘本中的图画是运用连贯的画面讲述一个完整的,充满想象的故事,绘本中的文字在讲故事,绘本中的图画也在讲故事,但是绘本中的文字的叙述节奏会透过翻页营造出具有戏剧性的效果。而图画,是用无限的想象让我们感受画面当中那些藏着的小细节,留下一个一个的线索,引导着我们去发现,所以绘本阅读会很有意思,而且,它们是用不同的方式都在讲故事,表现同一个主题。这种图文相融的绘本,再合起来就生成了比原来更为丰富的新内容,绘本当中的文字和图画,他们在各自运用自身的表现特点讲述故事的同时,建构出第3个故事。这其中建构特别重要,建构激发了儿童的想象,让儿童参与其中,增强了互动性,具有建构性和互动性的读物,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们常会发现孩子们读一本绘本会读很多遍,就是因为这种意想不到的效果让一本绘本即使看过,看过很多遍,还是能够在互动当中会有新的发现,创造出,碰撞出新的火花来,所以当我们在发现我们的孩子就喜欢读一本书,翻来覆去,这一段时间一直读一本绘本时,不用担心,那是因为我们的孩子在这个绘本当中有了太多的新发现,这个新发现会让他新奇,也会让他充满了乐趣。还有的时候,一本很熟悉的绘本,过了一段时间再读,还是会牢牢的吸引孩子的眼球,孩子们,就是在这样一遍遍的阅读当中,总是有新的发现,于是才会欢欣雀跃,乐此不彼,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建构和互动,怎么能够牢牢的吸引住孩子的眼睛,大脑和心呢?所以绘本当中的图画和文字一样,都是在一笔一画的建构当中,构筑着意义,传递着言外之意和玄外之音,这就是绘本最大的魅力和魔力之处,所以我们的宝贝如果执着于一本书,那么这个时候,建议我们的爸爸妈妈,不妨和孩子一起去探寻,看一看他执着于这本书,每一天或者每一次,他执着的内容和关注点是否一样,体会一下,看不够的绘本,带给孩子的那份乐趣,让我们自己也像一个孩子一样感受阅读的快乐,所以为什么一定要给孩子选择用绘本开启他的阅读之路,除了绘本题材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多彩以外。更重要的是绘本的阅读是一种非常愉悦的体验,绘本阅读带给孩子巨大的,精神上的愉悦,是孩子们喜欢绘本阅读的最原始的需求,就像食物让人充饥止渴之后,还能够给人提供不可或缺的营养一样,绘本的阅读是会给孩子的心智成长提供宝贵的精神营养的。如果我们在网上做一下搜索,会得到这样一个关于阅读的定义,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也就是说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那么我们也知道视觉材料不完全是语言文字,它也包括图画,特别是对于孩子的阅读来说,早期的阅读就是从图画开始的,定义当中有4个字2个词在诠释阅读的特性,”活动“和”过程“,所以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在慢慢的推进过程中,积累起来和丰富起来的。在文学艺术的阅读中,建构意义这个心智能力,包括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判断力,分析力,等等。那么绘本就是最适合,最能够帮助儿童培养这些心智能力的书籍,所以绘本是珍贵的儿童阅读资源。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心智发展中,语言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绘本阅读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语言具有三大功能,传递信息,认识世界。表现心理。但是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听说读写的完成和掌握,孩子们要从出生一直到小学二三年级才能熟练。这就需要给孩子们创造丰富良好的语言环境。构成语言环境的元素有很多,绘本无疑是最适合的,所以国际上才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在此也希望大家在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中,遇见美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