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了,起床了”。先生喊道,
瞄一眼屏幕左上角,显示七点。奇怪了,昨晚看春晚,睡得那么晚的先生,今天竟然比往常醒得早!没特殊情况,从不在七点醒来的先生,今天破例。
见我没有动静,又说了一遍,“起床了,起来做饭,大年初一要早起”。
我装作没听见,翻个身,继续浏览简文。先生见状,自己穿衣下床。
洗漱完笔,自己下楼去了厨房。2分钟左右,轻手轻脚推门问:“电饭煲开关在哪里”?
正对面,右上角有个白色的圆形按钮。先生转身下楼去了。一分钟不到,又回来了。
“没有电”?墙上有个和家里一样的控制开关。我一边回答,一边偷笑。
先生又转身下楼。我披衣靠在床头,继续刷我的简文,一边刷,一边还是偷笑。今天让你也尝尝我每天早起的感觉。
几乎不睡懒觉的我,习惯早起。起床后下楼跑步,然后做饭,等着先生起床吃饭。每次我上班出门他才起床。我要走半个小时路程,他下楼几步就到办公室,这滋养了睡懒觉的习惯。
今年特殊,孩子们不能回家过年,加入孩子们搬新房。应孩子们邀请,我和先生开车来上海家过年。
刚开始两天,我每天像在家里一样,早早起床做饭,做好了等先生和孩子们起床吃饭。结果是,我等啊等,从七点半等到八点半,饭菜全凉了,好不容易等到他们都起来了,没有人愿意吃我做的饭。尽管是头天晚上说好的。
宝宝要吃馄饨,媳妇要吃蛋炒饭。一锅酒酿圆子、几个大馍,只我一个人吃。
第二天早起,想炒一锅蛋炒饭,但孩子们不起,我只好等。等到他们一个起床,开始做蛋炒饭,自己继续吃昨天的酒酿和馒头。谁做谁吃!
通过几天观察,掌握到孩子们生活规律。我还是继续早起。洗漱完毕,不做饭。先打扫卫生,等我把楼上楼下的地板擦干净后再做饭,也一样要等。
今天干脆不起,所以才有先生早起做饭那一幕。因为今天是大年初一,按先生老家的习惯,早早起来放炮仗,吃早饭,然后穿戴整齐去伯父伯母、叔叔婶婶、左邻右舍家里拜年,然后自由活动。
公公婆婆在的时候,每年都是回老家过年。他们走后,自己在城里过年,这些习俗慢慢就没了,兄弟姐妹聚在一起都在饭店,免去拜年的习俗。
因为,城里的家不像农村的家,有那么大的院子,那么多的房间,都聚到一家太拥挤。也没有那么大的桌子,慢慢的这些习俗都被聚餐取代了。
老家过年的习俗早已在先生的心中潜移默化了。所以,今天他起的最早,并且做了一桌子菜,然后一个人眼巴巴在楼下等我们起来吃饭。结果没人起床,他只能一个人跑上跑下问他们什么时候起床?饭菜都凉了。我说他们习惯晚睡晚起,说不准几点起。
看到他着急的样子,我一边窃喜,让你也体会一下我每天早起,做饭等你们起床的心情。一边有了怜悯之心,一年四季出差在外,很少在家的先生,自己辛苦不说。在孩子们面前是如此的谦卑!虽是一顿早餐,体现出先生满满的爱,可怜天下父母心。
看到他着急的样子,我既同情又好笑。于是,穿衣下床,洗漱完毕,继续重复前两天的习惯,一边拖地一边等孩子起床。
孩子们很忙,一有空中饭、晚饭都会动手做。儿子在大年三十晚,还在和公司领导沟通项目的事,对他来说,大年初一是踏踏实实休息的好时光,没想到会有这么个不解风情的老爸!
唉!孩子们难得有一个假期,可以睡睡懒觉,放松放松,起来晚点也正常。
他们对年的期盼和我们六零后对年的期盼截然不同,他们生物钟也和我们完全不一样。这就是所谓的代沟吧!
想想自己的母亲、婆婆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学会相互理解、彼此适应,才是一个家庭幸福的最好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