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懒,不写任何想法。
《明天我要去冰岛》
背包客、以及生存之道
你看看房间的这群欧洲背包客,他们告诉你,世界很大,看一看吧,不要埋头工作,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他们国家有钱,护照方便,社会福利好,所以才能无忧无虑。至于我们,来不及生存,看世界是奢侈,只有通过奋斗才能获得那些他们一出生就拥有的资源。”
“所以你觉得爱情应该是什么样子?”我问。
“他娶你,给你更好的生活,至少一张欧洲身份证。”他充满正义感地往嘴里塞薯片,“到了我这样的年纪,已经根本不相信爱情了,这只是年少时的冲动情绪,再浓烈也会消失,所以,你和一个人相爱,你们就算结婚,最后剩下的只有一张身份证!”
爱情只是一时情绪,再浓烈也会消失。
我呆住。分手的时候,他曾说过类似的话。
我反驳过他,我说,所以我一直都是你最好的好朋友,不是很好吗。他冷笑,他从来没有朋友,也没有好朋友,而且一个女人永远不会成为他的好朋友。
见我不回应,詹姆士叹气,“你说你没打算,这样不好,必须有个目标,十年五年那种的,然后一步步去实现。你现在几岁?”
“26。”
“那你还小,还能晃荡三四年。”
“你解释一下?”
“拿我自己举例,20岁的时候,我的梦想是离开非洲,我给自己十五年的时间,最终目的地是加拿大,买一栋房子,门口一片安静美好的湖水,走远一点,可以在空气不错的森林散步,车库里有一辆限量版跑车。”
他一边说,一边大口嚼薯片,“你得知道什么是对你有利的,别闲晃了,确定目标以后所有行动朝着目标不断前进,我就是这样,先离开老家,去开罗做小生意,赚了一笔钱。然后,听说中国市场红火,我去了广州,又去了大连,在中国的三年,我又赚了一笔钱。接着来到欧洲,现在成为冰岛居民,这里收入高,很快我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下一步,我的梦想就成真了,移民加拿大。我现在的成功,一步步,都是有打算的。”
听詹姆士的故事,我有点入神。
“嫁给我。”他又说了一遍。
“开什么玩笑,你在求婚?”
我梦想中的浪漫求婚,可不是用薯片代替戒指。
“我认真的。”
“我们根本不算认识。”
“无所谓,反正爱情会消退,实在的东西不会,我可以给你一张居民证。”
“听着,我可没什么能回报你的。”
“我不需要回报。我这样的人,这辈子也没做过什么好人好事,之前帮我的人很多,一路帮我来到这里,所以我想做一些事情去回报别人。我愿意帮你,可以和你结婚,给你一张证明,获得冰岛身份证。等你成功拿到,我不要你的钱,也不会占你便宜,我们立刻离婚,算是作为朋友给你的免费礼物。”
“你的好意我心领了,我知道这是客套话,但我的确这样想的,我有我向往的爱情。”
“说来听听。”
“我也很悲观,所以我会希望彼此是互相最好的朋友。爱情迟早会消失,我不希望只剩下亲情,能一直是最好的好朋友,那很棒,生活会很有趣,玩在一起,聊在一起,棋逢对手,并肩作战。”
“冰岛人少,工作都缺人,特别是渔船,赚得也多,一艘船最近会给我确定的消息。我租了房,明天搬走,”他的声音故意低沉,说恐怖故事一样,“青旅不是长期居住的地方,你懂吗?”
“不懂。”他成功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你永远不知道睡在你上铺的是不是杀人犯,他可能在自己的国家犯了法,跑来冰岛歇歇脚……”说完,他又往嘴里塞薯片。
“今天和你说了那么多,因为我想帮你,看到你,我想到了曾经的自己。我能走到现在,得到了很多人的建议和帮助,但是我当时没有能力报恩。”他说。
“祝你工作顺利!”我赶紧伸出手,防止再次被求婚。
后来,詹姆士的确搬走了,我再也没有在房间里听到他打电话的声音。
不过感谢他的提醒,我的被迫害妄想症被激发,常常失眠,用被子把全身裹得格外严实,总担心同屋的某个陌生人会把我的脚砍去,或者手指摘掉。
因为只活一次,所以必须活的快乐
想起之前遇见的西班牙女孩,她走在路上,和一个陌生的冰岛人交谈,下一秒,冰岛人带她回家,还做了当地美食款待。
我觉得这故事是个传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才信了,那种人与人之间无条件的信任与温暖,那种因为你很有趣所以我想和你做朋友的单纯快乐,真是无与伦比的美好。
霍莉开车的时候,我问她,“两个女儿长大以后,她们也离开你,离开冰岛,出去闯荡,你能接受吗?”
“到了18岁就应该出去,”她不假思索地回答,“虽然我会想念她们,我太爱她们了,可是必须放手,不是吗?冰岛实在太小,应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你能想象那一天的来临吗?”
“现在还做不到,但是等过几年,她们长大了,我相信,自然而然,我会放手的。这是每个家长都要学会的事情吧!照顾孩子,等他们长大了,却要学会放手,即使非常舍不得也必须放手。但是离得远一点也好,我和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离得越远越相爱。”
通过后视镜,她看了看女儿们,嘴角上扬,“如果我的孩子有一天不再把我看作可以聊天可以玩在一起的朋友,我会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妈妈。”
人在异乡贱。
贱一点才好,有了放手一搏的勇气。
在父母的身边,永远是孩子。
这就是独自在异乡漂泊的好处吧,随时随地以敞开的心态接受奇遇。
“对冰岛,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事情?”她问。
我把不久前遇到的那个单身妈妈的故事告诉了她。
“我和丈夫也是这样,28岁那年,我生了第一个孩子,有了第二个孩子后,因为要办理一些证件,我们才结婚。”她说。
“是不想结婚吗?”
“不,是因为结婚很贵,我们没钱办婚礼。”
“你不会没有安全感吗?”
“有了第一个孩子,我们立下协议,所有开销各自负担一半。现在就算结婚了,我们也遵守协议。”
“包括约会的时候?”
“嗯,包括。我和先生约会的时候,他带我去餐厅,他付钱;吃完饭,看电影我付钱。当然,有时候其中一个经济困难,有能力的一方就多出点。”
“这和我长大的文化很不同。”
“家是两个人一起负担,结婚后,不是男人照顾女人,而是我们结婚了,我们互相照顾。”
“那么带孩子呢?”
“我和先生轮流带,平等分配时间,家务活也一样。他出差的时候,比如最近,就我来带孩子;我出差,他来带孩子。下个月我去土耳其玩,所以孩子们交给他。”
婚姻的自由与快乐,秘诀原来那么简单。
承担与享受是同等的。
我止不住地想,飞到冰岛,是因为我想得到宠爱,于是用自己的能力去宠爱了自己,而不是等待着作为一个“被带来”的角色。我能理解霍莉说的这一切,独立所带来的快乐,无与伦比的自由。
也许有一天冰岛女人谈一谈如何做一个快乐女人,也会变成一种流行。
过去的两年,我做着一个关于自己国家文化的采访,如今来到冰岛,重新洗牌,感知更敏锐,差异性使我能更客观地审视两种思维的内在。
霍莉知足地说,“我们的小镇虽然小,但什么都有,有总统,有大海,有沙滩,有冰岛马,有高尔夫球场,有飞往格陵兰的候鸟。你看,这栋房子里住着一个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小姐总冠军,我们这里什么都有一点。”
我转过身,问伊莎贝拉,“你有什么梦想吗?长大以后想做什么?”
她开口,英文很棒,令我吃惊,“接下去就会知道,还不急着决定。”
我问霍莉,“你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吗?如果伊莎贝拉想从事音乐,你会支持吗?”
“最好像我一样从事金融,”她坦诚地回答,“希望她不要走上艺术家的道路,太容易饿肚子,但是如果她喜欢,我会无条件地支持。
“毕竟我们都只活一次。”她补充。
“如果女儿也和你一样未婚先孕,这件事你能接受吗?”我小心翼翼地问。
“当然可以!我只好祈祷她不要在中学就怀孕,至少等到毕业。”
她用的是“只好祈祷”,不是“要求”或“必须”。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我有一个很酷的女儿。”她说。
那年,伊莎贝拉7岁,告诉霍莉——“如果你和爸爸合不拢就散了,对大家都好。”
她和丈夫的婚姻出现问题,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常常争吵,征询伊莎贝拉的意见,女儿当即表态,解决不了,那就离婚,拖着对谁都不好。
“你是说,哪怕孩子还小,如果问题无法解决,还是会离婚?”
“家庭不是别人为你牺牲,或者你为别人牺牲,而是你照顾我,我照顾你,我们交谈,一起解决问题,一旦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们只能分开。离婚很正常,孩子也需要快乐的父母。我很难想象一个家庭的父母不说话,一直冷战,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应该不会快乐吧,并且父母将他们的不幸福归咎于孩子,让孩子也婚姻恐惧。”
“那么‘责任’呢?”
我想到了在我的文化中这个沉重的词语。
为了这个抽象的词语,祖祖辈辈用自己的青春与快乐作为交换。
“真正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会希望彼此快乐。”她说。
我改变,不是因为你,而是我想改变。他们说,你要改掉这个性格,你要改掉这个习惯,你要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想,这和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没有关联,他们说这些,不过是在驯服你,改造你,操控你。
真正的改变来自内心,来自领悟,而领悟需要经历,需要反思,从来不要为了别人开心而去改变自我,永远不要说出“我变成这样都是你害的”这种话,伤人伤己。我们都只活一次,我爱你,我关心你,所以我希望你快乐。有一天,你改变了,是因为你从内心想要改变,不是为了我,也不是为了任何人。
警惕亲情的绑架,警惕恋爱的绑架。
在冰岛,冰岛马是半野生的。每到夏天,冰岛马离开家,在山谷生存,冬天来临之前,养马人会骑着马将它们赶到同一处,主人们领走自己的马。一个夏天在外,从山野回来的每一匹马都有了自己的个性和脾气,这是冰岛人喜欢它们的地方,虽然意味着一些马不听话,难驯服,但是冰岛人觉得这很挑战,也很吸引人。只有离开人类,生活在野外,冰岛马才学会了生存,知道了山谷迷路时该怎么办,学会了自救。
父母子女也是一样吧,放开手,去面对人性的险恶,去面对社会的复杂,孩子们才会真正地生存,拥有了自己的性格和脾气,不再是那个听话的小男孩小女孩,毕竟,父母与子女从来不是“驯服”的关系,年岁渐长,相处时,我们是平等的成年人。如果孝顺的全部意义是听话,是被驯服,那么这样的孝顺不要也罢。
我们爱一个人,是希望对方快乐。
书摘《人物--东京不见叶诗文》
按行内人的说法,她水感好。所谓「水感」,指的是一个人游泳时在水里的感觉,这很难用精密的数据或指标解释——游泳是水和人的结合,有人能浮在水面,有人则总是往下沉,有人划一下就可以前进两三米,也有人根本划不动。那些能在水中更快前进的人,往往不是最有力的人,而是最能找到重力与浮力、推力与阻力之间平衡的人,这是天分,有经验的教练一眼就能辨认。水感不好的人,能通过训练和努力变好。但真正要去攀登竞技体育的高峰、突破人类极限,是天分最终决定一个人的高度。
在顶级竞技舞台上取得胜利,不仅需要顶级的运动天赋和能力,也需要顶级的好胜心。网球运动员李娜曾在自己的传记《独自上场》中写道:「想要获胜,你必须发自内心地渴求胜利,你要非常、非常、非常地想要获胜。你对胜利的渴望,要像在沙漠中跋涉、濒临死亡的人对水的渴望一样。
因为400混的苦她感同身受——这是一项考验技术、体能和策略的全能项目,选手需要精通四种泳姿,也要掌握不同泳姿的转换,比赛时要会分配体力,直面弱点。菲尔普斯也说过,400米混合泳是最难的项目,需要大量训练。它挑战的是人类的身体机能极限。
在之前漫长的时间里,她一直在被教育和训练着如何去赢,但却没有人告诉她,如何去面对输。在完成职业生涯的全满贯后,这种对输的恐惧达到了一个峰值,崩塌也开始发生。
她将那种强烈的好胜心形容为「一头锁在笼子里的野兽」,它好斗、易怒、偏激、伤痕累累、残暴无比,在顺利的时候,它可以成为最好的帮手,而当你的精神力量变得脆弱时,就会招致那头野兽的反噬,「它不停地讥笑我、羞辱我,让我不断地为自己的失误痛哭流涕或怨天尤人」。
那种恐惧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天黑会让她恐惧,因为需要面对睡眠,那不再是一件自然且令人享受的事,而是一件任务,必须去完成,这让她绝望,两三点睡着,五六点就会醒来;天亮也会让她恐惧,因为天一亮,一天的训练就开始了,她的身体会因为缺少睡眠而疲劳,一跳到水里,肌肉又酸又疼,难以坚持。
但到了学校,沉默是行不通的,任何事都要自己主动,比如想选的课满了,就得去和老师沟通,求他们能否加个名额。很多课都是小组作业,不认识人,也要主动找同学说话,问问小组有没有满员,能不能加自己一个。
有老师知道她是奥运冠军,会给她额外的作业,让她独自上去做分享。还有一门社会学的课,理论艰深,她几乎不懂,但每个人都必须做陈述。一站上讲台,本来就紧张,然后所有同学都举起手机开始拍,最后老师也举起了手机,
在这样辛苦又繁重的学业之外,游泳突然变成了不太一样的东西——不再让她觉得恐惧和痛苦,反而成了生活中最大的甜。她跟着清华校队一起训练,算是一个编外成员。队员们知道她来了,都很高兴,让她游在最前面,女孩们在后面跟着她练,整个队都特别有冲劲。恍惚之间,她觉得好像回到了八九岁的时候,那一段在业余体校时,最无忧无虑、不计输赢的时间。
「你不能留长发,不能谈恋爱,要把心思都用在训练上,你拿冠军就是最美的。」但在清华可以,也可以染头发。周末她会和诗诗逛街,去吃甜点、喝咖啡。上课和游泳之外,她还常常玩滑板。她喜欢骑自行车在校园里兜兜转转,尤其喜欢从宿舍到游泳馆那一段路,秋天特别美,她觉得被治愈,过上了错失已久的、普通人的生活。
她感觉自己的思维被打开了,形成了自己对于游泳的理解——那不再只是一种简单的运动能力的付出,而是一种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在接受采访时,她说,「一个高水平的运动员肯定不能纯靠体能,要有自己的战术、自己的想法,要有主见。」
「她年少成名,中间经历这么大的波动,再自己调整过来,走进校园读书,慢慢再恢复,后来又想练,又达到了一定的高峰,后来因为疫情影响,没能去东京,这都是一种经历。但最终来说,她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运动员,达到这么高峰,整个运动生涯,又没有什么争执,清清爽爽,干干净净。这样的运动员是很难遇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