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奖状的魅力

      见证了低年级萌娃的天真与纯朴,也深深体会到他们的多愁善感。前一分钟他们还在哭鼻子抹眼泪,下一分钟就会摇着你的背膀大笑开怀。

    他们遇上了一只小小的蚯蚓,像是吓破胆似的被吓得鸡飞狗跳。我跟他们讲小蛐蛐唱歌的故事,鼓励他们和蛐蛐交朋友。当他们再一次遇到上蛐蛐时,他们就不会在担惊受怕。有时候,还给我讲妈妈陪他们捉蛐蛐的故事,于是我在他们面前竖起来大拇指赞扬他们勇敢和热情,并将一个“笑脸”的贴纸贴在班级姓名册的下面,作为评价他们一周表现的发放小红花的依据。于是,他们就会一整天都精神饱满,笑得像是吃了蜜一样的甜。当周末领上了小红花回家,连蹦带跳的牵着家长手,大摇大摆的回家了,走出校门那一刻,真的是满面春风。

        我从不吝啬孩子们的榜样激励,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他们一个大大的赞。他们成了榜样,孩子们也互相学习。在不断的激励和鼓舞中,他们学会了彼此的尊重,学会了诚信,学会了勇敢,学会了讲究卫生、团结友爱,全班28个孩子,一个也没有落下,谁也不希望自己掉队。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家长高兴,我也是拥有了满满的成就感。

      那时候,我就给孩子们立下了一些规矩,然后在周末放假,给他们发一张张小奖状,让他们高兴。他们如获至宝的搬回家里,给长辈炫耀比如,有一期的“教育价值引领”,说,让孩子真正喜欢上学习,就得让他不断尝到甜头,体验反复小成功。 

    为 什么孩子会不喜欢学习呢?我经常反思我的课堂,反刍自己的教育经历。发现其中缘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尝到学习的甜头。孩子处于一个没有甜头的环境中,总是被批评,充满挫败感,他们又怎么可能会热爱学习,健康成长呢?对照诺尔·迪奇的学习“三区理论”,甜头就是跳一跳就能摘到的学习区。孩子生活在舒适区中,思维习惯总是停留在被动的层面上,他们学习内容太简单,会感到安逸,但时间久了也会觉得没意思,因为没有挑战,没有成长。在恐慌区,学习内容太难,但又挑战和动力,孩子又会感到过度的压力和不安,产生挫败感,同样难以持久,唯有学习区,才是最理想的状。在这个区域里,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付出一定的努力,跳一跳就能够到目标而当他们成功时,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就是他们尝到的甜头,也是反复小成功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和老师却常常忽略了这一点。


他们总是

我们应该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学习方式,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他们。


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让了让孩子尝到学习的甜头,我们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我们应该及时发现亮点,多给予孩子鼓励和赞当孩子完成一个目标时,趣是最孩子对学习产生只有当孩子在学习中不断尝到甜头,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他们才会真正热爱学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未知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健康成长,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有创造力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