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完成一场锻炼,我浑身是汗。转身那一刻,一种难以言说的疲惫感突然袭来。这种累和平时工作后的累不太一样,可能是心理上的,也可能另有缘由,但锻炼过程中的乐趣却是独一无二的。
工作时的累,往往是因为没有全身心投入;而锻炼时的累,却是全身心投入的证明。这两种累带来的感受差别很大。很多时候,人的感觉会让人处于不同的状态,兴奋也好,疲惫也罢,都是难以描述的体验。
今天我的状态明显不如前两天。前两天有事赶着我去做,做事过程中还有应酬。应酬时产生的荷尔蒙,可能影响了我今天的状态。
这些荷尔蒙在体内堆积,形成了一种有刺激性的东西。虽然这种说法不太专业,但我一时也想不出更合适的表达,这或许就是认知的局限吧。
我特别想写一篇关于认知与学习的文章,可一写作就不在状态。学习的时候,又老是分心。很多时候,我没能深入钻研专业技能,是因为这些技能给我的反馈,不足以让我有信心全身心投入,做事缺乏深度,最后往往就没了下文。
就拿现在的锻炼来说,我一直没什么进步,只能维持现状。这种状态让我觉得挺没劲,找不到那种精神上的兴奋感,日子也变得平淡又无趣。
要是停滞一段时间再回到原来的状态,可能会有点困难。就像写作,如果有段时间不写,再提笔就会觉得有点吃力。要是停上一段时间再重新开始,难度会比现在更大。
现在我每天都会写一篇文章,视角很丰富,有生活点滴、深入思考、学习心得,还有对当下困难的反思。写作能帮我梳理情绪,找到排解的办法,还能让我发现自己被困住时的无助。用写作的第三方视角,我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状态。
以前我只知道空想,却不行动。现在通过写作审视自己,我有了新的认识。这种认识让我更愿意去做事,比如坚持每天锻炼。锻炼让我的精神面貌和做事状态都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做事的时候,我们常常要有长久的耐心,并且坚持下去。当然,这种坚持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无奈,特别是碰到瓶颈的时候。虽说表面上心情好像还挺舒畅,可心里总有一些心结解不开。就像对别人的看法,或者那些怎么也解决不了的难题,都可能让我们陷入困境。
不过,锻炼能让我们释放能量,暂时忘掉烦恼,进入积极状态,把消极情绪都抛到脑后。很多时候,我们会受周围消极氛围的影响,但心里其实挺排斥这样的状态。所以,我们试着用积极的方式改变自己,再去影响身边的人。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也是从学习中领悟到的道理。
很多道理看着简单,实践到行动中可不容易。就拿现在做的事来说,能坚持到现在已经很厉害了。但前面的路还长,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选择在正确的路上走,既是对正确的肯定,也是对所做事情的一种认识。
某种程度上,我们每天做的一些事,本身可能没什么意义。但通过我们与这些事的互动,它们就有了意义。也可以说,是人与事的互动赋予了事情意义。如果不做这些事,它们可能就不会产生任何意义,比如锻炼和写作。这些都是亲身体验后产生的感悟,我们是否继续做下去,最终取决于我们对这些感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