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做的。”
有一群人,他们极力赞成和推崇自由主义精神,强调维护自己的思想自由和行为自由,这在越年轻的群体里表现越明显。
这并没有错。但不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每个人都充分实现自己的思想自由和行为自由,他们就能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吗?社会的良好秩序还能存续吗?
相信很多人的成长轨迹都会被父母或亲朋好友影响或干涉,那些影响或干涉就一定限制了你思想和行为的自由吗?显然并没有这么严重。
再看各种新闻的网络评论,不乏出现“道德绑架”的字眼。或许是评论者的言辞过激,把话题严重化了,亦或是其仅仅表达了对新闻的合理看法,便被“道德高尚者”或“道德沦丧者(这个描述有点过了)”谴责或质问。在这个信息传输飞快的网络上,人们的言论自由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其中的两面性是我们应该清楚认识的。
在日常生活中,从方向混乱的成长期到稳定的成熟期,我们其实多多少少地被环境“限制”着自由,但我们大多数时候并不会感觉到不适,并且事实证明有些干涉虽然不被我们喜欢但是对我们有益的。假如你爱吸烟,你显然也不会无克制的吸烟,虽然身边的人都会劝你少吸或戒烟,但你并不会认为他们绑架了你的自由。假如你沉迷打游戏,你也不会完全荒废学业或工作,虽然身边的人可能会劝你少玩游戏,但这只是建议而非要求。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辨证地看待自由的界限和道德的上下界。
深夜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