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经年少读过的书

老丁是70后,小的时候没书,往往在街头书摊花两分钱,搬个小马扎坐在树荫里,捧一本小人书认真地看。孩子们也多,都不做声,安静得很,只是趁摊主的目光没扫射到的霎那,相邻两人飞快地交换下手中的小人书,(那时候我们统称为“画本”),然后再互相交流下得意的眼神。那书摊也简易的很,两棵书间拉上几行尼龙绳,挂上百本小人书,煞是壮观,就这样,那个县城如此的书摊也不会超过仨。

   那时小人书大多是革命战斗题材,印象中,有位富裕的同学家有成套《西游记》,忘记了百般讨好巴结他了多久,才能借到手。书少,只要能看的摸过来就看,高年级的语文课本也照样看的有滋有味。三年级摸到了本《牛虻》,那外国人名长,不好记,实在没啃下去。但《水浒传》是在那年啃完的,不认识的字,跳过去,跳过去。

   再大些,就开始看《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童话大王》,《故事大王》,攒起零钱,买上一本,再和别人交换着看,终于有了让别人求着借书的感觉。

  九十年代初,老丁又迷上了武侠,在老泰安电影院门口租书两毛一天,怕被大人发现,在被窝里打手电筒看。金庸古龙梁羽生,是那个年代男生侠客梦的缔造者。

现在,儿子的屋里的书多的放不开,历史的,中外名著的,传记的,西方魔幻的等等。

他却喜欢玩手机。

老丁的床头也有一摞书,却也许久没有翻过。

因为他也喜欢看手机。

选择项多了,感官诱惑多了,心就浮燥了?当下老丁很少再能静下心来看纯文学,阅读只能是一种消遣,或微信的零碎,或仙侠的代入感,看了就忘了,名字都记不得。

或许不应该再这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 把本该当下专注去做事情推迟到最后一刻才去做,反而去做那些给自...
    啊攀攀了阅读 287评论 0 2
  • 洋葱又被称为葱头,洋葱具有一种辛辣味,而这种气味是可以增加我们的食欲,同时还可以为人们消除疲劳。而洋葱这一蔬菜不仅...
    执笔青衫阅读 429评论 0 0
  • 天空笑着笑着就哭了 雨儿滴答滴答 敲打着心房 冗长的巷子没有尽头 回忆开始煽风点火 步履蹒跚的背影 枯柴的双手 ...
    象牙塔下的仰望者阅读 299评论 2 2
  • 1 2017年9月,我终于登顶富士山。可能曾经一度觉得自己对日本比较了解吧,所以在此之前,一直希望我的日本之行可以...
    宫也阅读 586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