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我讲了通识教育的含义,以及学习语文对学生个体成长的重要作用,大家可以在我的文章《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一文中了解到详细内容。今天我想来谈谈通识教育中另一块重要的内容,即历史的学习。引用吴军老师在《谷歌方法论》里的一段话来解释——
首先,学习历史是为了清楚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并且看清楚未来的方向,以便在一个大规模的时间和空间内看待问题。也就是说,学习历史首先是掌握一种客观公允,而且能够超出时代的看问题的方法。比如二战时是否该使用原子弹,这件事当时科学家很纠结,今天很多人也因此谴责美国,并且以此痛说原子弹的危害。不过,如果将这件事情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就不难发现杜鲁门的决定是比较正确的。如果放在更大的一个历史环境下看待这个问题,就会发现整洁不在原子弹本身,而在于战争。这就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
其次,学习历史是为了学会做研究。对比中国的历史课学习,学生记住历史事件以及它们的影响,学生记住结论就好。高考的时候,你如果没有回答道知识点上,答得再好也不得分。而美国,历史课很大一部分成绩是做研究,比如分析一下华盛顿这个人的历史作用,这样的研究课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好的答案和不好的答案。 你可以说华盛顿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和伟人,你也可以说他是一个维护白人利益的奴隶主。不论怎么说,都要立意清晰,有理有据,结论也必须是由证据自然推演出的逻辑结果,当然报告要写得好,这样就能获得高分。
既然学习历史如此重要,那么作为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该如何去学习历史,掌握客观公允的看待事物的方法,以及做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呢? 我在吾儿小天身上做了尝试,给大家参考。
一、前期铺垫
1. 必要的文学积淀。
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他所了解和掌握的语言知识并不丰富。因此,在这之前,必须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多读书、多积累,广博的阅读会积累很多故事,提升语言的感受力和表达力,以及思维的训练。当然,很重要的一点,孩子的阅读障碍已经减少了很多。这样,他就有了读一整本书的能力和基础。
2. 挑选合适的读物。
首先是一套历史书籍,这套书籍必然是客观公允的陈述历史事件,同时,有一定趣味性,读起来不会令人寡然无味、昏昏欲睡。因此我给孩子挑选的是《明朝那些事儿》成人版。因为这套书我自己读过,认同作者当年明月的观点,也欣赏他独树一帜的表达方式。其次,让孩子提前接触成人版的读物,对他的阅读提升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
二、中期操作
1.兴趣的调动。
任何阅读都需要激发兴趣,这样能保证阅读的持久性和有效性。特别是针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此,我将喜马拉雅FM中大宇讲述的《明朝那些事儿》先播放给孩子听,他用说书人的口吻生动有趣地讲述一个个历史事件,极大地吸引了小天的注意力,他有时竟咯咯地笑出声来。 见时机成熟,我就跟孩子说,其实这本书就在我们家里,你自己读更有味道,想不想挑战?孩子欣然接受了。接着,我将9本书全部摆在他面前,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的感受,并邀请他先阅读第一本《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当然,为了给他一个心理铺垫,我让他自己先翻阅了这本书,这本书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没有丰富的色彩和插图,但是,孩子一点也没介意。 当然,我对他能读完这本书一点也不担心,因为我们有每天一小时的阅读时间的保证,以及有各种解决“拦路虎”的方法。于是,阅读开始了。
2. 亲子共读,交流感受。
为了支持孩子的阅读,我陪着他一起读这本书,当然我们有时会在不同的时间段来阅读这本书,小天是比较喜欢独自阅读的,因为这样让他更放松,心无旁骛。读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就主动聊起了彼此的感受,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让他深刻意识到战争、和平、修生养息、国家政策等似乎不太现实,因此我们选择的话题是:你觉得朱元璋是一个怎样的人? 孩子会跟我交流真实的想法:他非常佩服朱元璋,觉得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物。因为他觉得他战胜了很多强大的对手,像陈友谅、张士诚;他还能让很多厉害的人帮助他战斗,最终战胜元朝,建立明朝。这简直是他心中的男神! 当然,我会让他列举出很多事例,来佐证他的观点。同样,我却抛出了一个相反的观点:朱元璋是一个嗜好杀戮、凶狠残暴的人。在孩子的目瞪口呆之下,我列举出了诸如杀害开过大将功臣的事实。然后,他停下了他的话语,捧起了那本书,再次仔细阅读。
在这里我们再次重申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学会客观公允地看待事物的方法。把朱元璋放在元末混乱的历史大背景内,他能打败腐败的元朝统治,开创盛世,为后面的仁宣之治做了铺垫,给当时颠沛流离的老百姓带来了200多年的安定和繁荣,无疑是历史的功臣。但究其个性来讲,为了维护明朝的统治不被颠覆,他背信弃义,暴虐弑杀,将屠刀举向徐达、刘基、蓝玉、李善长、冯胜等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们,导致后来蒙古鞑靼入侵时无人可用的局面;他分封自己的儿子各地为藩王,也导致后来的“靖难之战”。让孩子全面地评价一个人,做到客观、公允,才是学习历史重要的意义。
3. 鼓励写作,启发思维
学习历史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做研究,那么,如何指导孩子做研究呢?从动笔写话开始,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因此,在我们讨论了朱元璋的功过之后,我就鼓励小天把这些写下来,可以选择一个观点来写。他花了30分钟的时间写下了对朱元璋的感受:朱元璋——我心中的英雄,列举出了所有他能找到的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研究报告。
三、后期启示
1 以人物为引导,启发思维
在阅读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历史人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除了朱元璋之外,小天对蓝玉的印象特别深刻,他觉得蓝玉是一个英勇无比的人,但是最后却被朱元璋杀害了。但汤和、郭英、耿炳文、沐英这四位大将为何能度过这场劫难?从这几个人经历的对比中,你又有什么启发?抛出了这样的问题,小天又陷入了沉思,最后我们从这几个人物的个性和作为上找到了其中的原因:蓝玉被杀是因为狂妄自负,而汤和等人虽功勋卓著却低调谨慎。这对孩子的为人处世也是一种参考和借鉴。历史是由无数的小人物和大人物演绎的,抓住了人物,也抓住的历史的本质。
儿子对陈友谅、徐达、蓝玉、刘基的印象特别深刻,因此我先让他写写对这些人物的感受。
目前,孩子已经快读完第一本,正兴趣盎然地抒写他心中的一个个人物。
2.以写作为方式,促进表达
几次写话下来,我发现孩子的思维越来越清晰,语言表达也流畅起来,本来写话对他来说是一件比较头疼、困难的事情,但是这几天他却写得津津有味。我想,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是非常愿意看到。所以,这样的方式,也是对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3. 以研究为方式,异曲同工
美国中小学12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做完整的课题研究了,他们以特定的历史事件为研究主题,找资料,写报告,这与我进行的尝试有异曲同工之效果。因此,《明朝那些事儿》我会让孩子接着往下读,往下写,然后,在班级内推广,让更多孩子参与到历史的学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