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参加了教师资格证的面试考试,此事终于可以告一段落,至少有很长一段时间可以不必再为此费神。
说起来,为了应付这场考试,自己还是用心用力的。原本也没这么在意,紧张的感觉也很少出现。谁知到了考前那晚,莫名的开始紧张,十点多躺到床上,闭上眼,愣是睡不着。尽管已经很累很乏很困,可就是无法入睡,脑子里一直都是第二天考试的场景。
迷迷糊糊的醒来,拿起手机一看,才十一点多。又逼着自己闭眼睡觉,翻来覆去,再一次醒来,看看时间是一点多。就这样每隔一个小时醒一次,简直要崩溃了。
一开始还打算睡到六点钟再起床,看看这样的状态,干脆五点十来分就起床了。
收拾一番,穿戴整齐之后出门。路边的早餐店里叫了五个小笼包,也只吃了两个便吃不下了。走在去考点的路上,太阳还不是很烈,行人也不多,满地都是树上掉落的白色小花,偶尔还落在我头上。觉得呼吸也不是很顺畅,两条腿像灌了铅一般,迈不动。希望这条路可以再长一些,又希望早点进考场早点考完。
来参加考试的考生不是很多,可能地方小,不想大城市进考场还要排队。
走进候考室,人不是很多,三个科目在一个教室。我们这个科目第一组是六个人。我抽到2号。还好不用等很久。
当工作人员带着我们到二楼去抽题时,上楼梯的那会儿,感觉两腿发软,使不上劲。整个人就像发烧了一样,浑身的细胞都觉得不在状态。
抽完题又有20分钟的备课时间,然后便被带去面试的教室了。只有三个面试官,看起来还是很友善的。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还是紧张的语无伦次。
回答完两个结构化试题,就开始试讲。也不知道自己讲了多久,一个人站在讲台上演戏,偶尔偷偷瞄一下几位考官的眼神,心里一阵阵发凉。一直等着他们叫停,感觉实在要讲不下去了,可三位考官面无表情看着我,丝毫没有叫我停下来的意思。我只好硬着头皮把课讲完。
讲完课考官又问了几个小问题。然后便叫我离开了。
走出考场的那一刻,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不去管结果如何,这件事总算过去,整个人都感觉轻松了。
放松下来之后,由于昨晚没休息好加上没好好吃早饭,疲惫感和饥饿感一下子袭来。
走在回宾馆的路上,跟考试群里的其他伙伴聊起来,说了自己的感受,发现大部分人的经历跟我很相似,紧张得睡不好,吃不好,最后发挥也不怎么样。还有一些,干脆开始准备下半年再来一次。有些则说自己说话都在发抖,写板书的时候手也在抖,毫不夸张。
回想起几年前参加驾照考试,比参加任何考试都要紧张,好几个月都没能好好休息好好吃饭,寝食难安。科目二和科目三都考了两次才过。每次考都是煎熬,简直就是一场噩梦。一次次想要放弃,又觉得这样半途而废划不来,无奈之下又坚持下来。
拿到驾照的那一刻,激动无比,一场噩梦终于结束。
听到很多的新闻,说某某人参加驾驶证考试,因为紧张过度休克猝死。因为考试紧张害的自己丢了性命,真的太不值得。
但是,你又无法控制自己不去紧张。
深呼吸,放轻松,都没有办法另这可恶的紧张感消失。
究竟为何要紧张呢?是不自信?没把握?还是把问题想的太难?见得世面太少?心理素质太差?
动机太强?对结果太在意?
由于紧张,又会带来各种焦虑和不安,由此便又使得情绪低落,失控。
心理学上认为,中等强度的动机对于解决问题最有利。或者说,中等动机水平下,人的发挥水平会高一些。动机太强,人就会焦虑,紧张,这大大影响了水平的发挥,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认为在一定限度内,随着动机水平的提高,工作效率也随之提高,超过这个限度,工作效率随之降低。最佳工作效率的动机水平为中等,但因工作复杂的程度而略有差异。研究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不同而不同。随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容易完成任务。适度的动机水平,易于维持个人对工作的兴趣和警觉,同时减少焦虑对工作的不利影响。
其实,每个人对于任务难易程度的把控和理解会有不同,动机水平也很难宏观来控制。即使我心里清楚,我不应该如此在意,不该抱太大期望,可我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去这么想。
我明明知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还是无法放松心态。
就像一个男生在对一个女生表白的时候,他会额头手心冒汗,紧张到语无伦次。有些甚至根本就无法鼓起勇气来做表白这件事。
假如无法驾驭紧张,我们就会不知不觉间,成了它的奴隶。
很多人参加高考失利,很多人参加比赛未获奖,其实都是把这件事看的太重要以致被紧张控制无法挣脱。
有的人能冲破这种束缚发挥出超常的水平,他便成了赢家。
除了调整心态以外,我们能做的便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所谓艺高人胆大。艺高才能自信,自信才能克服焦虑。
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
或许,可以帮助自己从紧张从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