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如果有一本书值得一读再读,每读一遍都有新的理解的话,那《红楼梦》肯定是其中翘楚。最近很想练习写一些短的故事,就又把《红楼梦》翻出来,琢磨曹公是怎么把人物写活的。这个系列里记录了我从学写作的角度读《红楼梦》的心得。我自知自己才学不高,很多地方会有疏漏,误读,或者很幼稚的看法。也请看到这个系列的您能够指出,共同交流。
(1)
原文:却说甄士隐俱听得明白,遂不禁上前施礼,笑问道:“二位仙师请了。”那僧道也忙答礼相问。士隐因说道:“适闻仙师所谈因果,实人世罕闻者,但弟子愚拙,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洗耳谛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沦之苦了。”二仙笑道:“此乃玄机,不可预泄。到那时只不要忘了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
士隐意欲也跟着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看时,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梦中之事便忘了一半。又见奶母抱了英莲走来。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装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中斗他玩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癞头跣足,那道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着女儿转身。才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是: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士隐听得明白,心下犹豫,意欲问他来历。只听道人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那僧道:“最妙,最妙!”说毕,二人一去,再不见个踪影了。
评:甄士隐是红楼梦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他的出场很特别。除却之前介绍人物背景的部分,上来先写甄士隐的一个梦。梦见一僧一道,在谈论一段风流公案。梦里的甄士隐,上前施礼,还毕恭毕敬向他们讨教。这里二仙特意卖了个关子,说只要不忘了他二人,便可跳出火坑。
接着写甄士隐醒来。现实中遇到一对赖头和尚和跛足道人,但甄士隐显然是把梦里的告诫忘得一干二净,对二仙的点醒不以为然。细看甄士隐和二仙的互动,写作上的手法很值得借鉴。先是甄方欲进来时,看见了一僧一道。但听了道士要化英莲而去时,又不睬他。后来更是不耐烦的抱着女儿转身,但又被那僧的警言拦住,心下犹豫,打算细问来历。这么一波折,就更为甄士隐后来的悲剧结尾唏嘘。如果他当时不停下来听二仙的话呢?如果他没忘了那个梦呢?
(2)
这里雨村且翻弄诗籍解闷,忽听得窗外有女子嗽声。雨村遂起身往外一看,原来是一个丫鬟在那里掐花儿,生的仪容不俗,眉目清秀,虽无十分姿色,却也有动人之处。雨村不觉看得呆了。那甄家丫鬟掐了花儿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内有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方腮。这丫鬟忙转身回避,心下自想:“这人生的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我家并无这样贫窘亲友。想他定是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每每有意帮助周济他,只是没什么机会。’”如此一想,不免又回头一两次。雨村见他回头,便以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遂狂喜不禁,自谓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豪、风尘中之知己。一时小童进来,雨村打听得前面留饭,不可久待,遂从夹道中自便门出去了。士隐待客既散,知雨村已去,便也不去再邀。
评:看这段贾雨村和甄家丫鬟初遇的场景。先是雨村听到女子的咳嗽,这种时候雨村本应该回避起来。但是他偏偏起身往外望,而且不是简单的瞄一眼,而是连眉目都看清楚了。接着从丫鬟的角度写雨村,从衣服,到体型,再到脸型,最后是眉眼。是不是和雨村上来就看仪容和眉目很不同。想来丫鬟是带着几分矜持,慢慢抬眼的,自然最后才到四目相对。
这里还有一段雨村的心理描写。雨村看到那丫头回头,就觉得这女子对他有意,狂喜不禁。而且这里雨村对丫头的留意,有一部分原因是他觉得此女子巨眼识英豪,是他的知己,可以说雨村是假想出丫头的爱慕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后面和甄士隐的交往,也可看出雨村是个自视甚高的人。通过不同场合的言谈和心理,不动声色的从很多个面刻画人物的性格。真的是高手!
(3)
士隐听了大叫:“妙极!弟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霄之上了。可贺可贺!”乃亲斟一斗为贺。雨村饮干,忽叹道:“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挂名。只是如今行李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得。”士隐不待说完,便道:“兄何不早言!弟已久有此意,但每遇兄时并未谈及,故未敢唐突。今既如此,弟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捷,方不负兄之所学。其盘费馀事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又云:“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那天已交三鼓,二人方散。
士隐送雨村去后,回房一觉,直至红日三竿方醒。因思昨夜之事,意欲写荐书两封与雨村带至都中去,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身之地。因使人过去请时,那家人回来说:“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士隐听了,也只得罢了。
评:这段是士隐和雨村中秋月夜共饮,士隐提出资助雨村进京赶考。雨村自负的性格在他的言谈中毕现。士隐听他吟诗后,称赞他不日可直步青云。如果是常人,可能会自谦几句。但是雨村却将酒饮干,对自己的才学抱负并不隐瞒。后甄士隐好意相助,他也只是略谢一语,并不介意。这里一面是写他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而另一面又可窥见他冷酷的一面。后面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也就不觉得惊奇。
接下来写雨村不辞而别。很巧妙的从家人带和尚的话来写,而不是说雨村如何早起,如何给和尚交代话,然后如何出门去。语言更加洗练,省去了不必要的细节。另外也点出雨村并没特意嘱咐和尚去府上带话,只是等士隐来问。是不是更加凸显了他冷漠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