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中于连·索绪尔的悲剧一样,这是一个优秀并且风度翩翩有着远大理想抱负的农村青年在与社会现实抗击过程中出现的悲剧。高加林接受了较好的教育,精神世界完全脱离了小农意识,他积极改造之声寻求上进,期待拥有更好的生活,在高考落榜后只能一名民办教师时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当自己民办教师的职位被取代时,他失去了以往平静的生活状态,认清自己沉寂只会让自己沦为农民后,高加林内心的斗志被激发,他迫不及待要走出大山离开土地去发现施展自己一腔抱负的地方,即使这样需要“走后门”需要违背自己的内心和原则他也没有丝毫犹豫。对生养自己的土地而言,高加林爱的深沉却也恨的咬牙切齿,在眷恋后以逃离的状态离开了农村,迫不及待的投入城市的怀抱,并最终沉沦其中,像是土里长出来的一颗苗成了一颗豆芽,根上没有了泥土,变得轻飘飘不知是要上天还是要下地。这是高加林始终没能脱离小农意识,在利益面前屈服逐渐失掉良心的的惩罚。但显然有大的社会背景的影响,社会没有提供一条正确的社会引导和上升机制,在青年们面对人生十字路口时没有提供他们梦想实现和才能施展的机会,没有为控制社会未来的有志青年人发展的可能,而是将其禁锢在土地上。可笑的是这样的事并不是那个文化大革命刚结束社会解冻年代的特色,三十余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为此苦恼。谁又敢说自己不是下一个高加林呢,刚刚火了一把的“祁同伟”,落马几年的“芮成钢”……在阶层固化的今天,没有正常的阶层上升机制,阶层打破者往往行走于法制边缘,最终的悲剧也显而易见。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秒”,在感情上,高加林在人生失意时遇到了痴心于他的刘巧珍,巧珍像一块金子,干净纯粹而热烈的爱让他失去烦恼,大字不识一个的她与高加林追求的现代与自由显得格格不入,但这也正是与他相互补的一面并与深植于他内心的淳朴善良热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在内心保持着文化层面的认同又在现实表面达到互补,这大概是最合适的亲人搭配。但不幸的是在高加林追求理想的曲折过程中,与梦想远方一同出现的黄亚萍让他陷入了混乱,这是一个脱离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理想女性,共同的话题爱好与相似的知识背景让他们之间阶层差异被模糊,理想女性与理想一道让这个期待远方期待施展才能实现梦想的青年迷乱,最终为了黄亚萍抛弃了刘巧珍。这里巧珍勇敢大方地放手让加林追去自己的理想与爱情不禁让人为这样单纯炙热且伟大的爱情动容。当然在最后失去理想失去梦想后自然他也留不住黄亚萍,他孤身一人回村发现他最爱的一直是巧珍,但是巧珍已经嫁为人妇再也回不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