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老师好了孩子才能好,
家长好了孩子才能好,
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
文章是我工作中的教育案例和感悟,望交流学习、批评指正。在此呼吁: 愿更多的人能关注老师的教育智慧,关注老师的个人成长,也理解和关注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因为老师影响的不仅是一群群孩子,还有一群群家长。
我喜欢写感悟,工作中也写了不少教育随笔。最近决定一 一整理发表,开始了解自媒体,学习用简书,今天在简书发表第一篇文章。
一、为了给自己的文字找到一个可以输出的平台,让它们一直呆在我的文档里不能发挥价值;
二、记录自己的成长;
三、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学习;
四、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够唤起更多人重视老师的教育智慧,一起学习和传播教育的智慧,最终受益的是更多的孩子和家庭。
正文
我常在校园里见到类似这样的情况。
情景一
课堂上: 一老师进班火冒三丈,拿着一个学生的作业本扔到学生面前,大声呵斥到: 这就是你的作业?!应付老师是不是?给我撕了重写!站出去!写不完不用给我回来!
学生:战战兢兢,一言不发。
情景二
一学生没有完成作业,老师问:作业为啥没写?学生不语,老师吼: 快说,给我说! 学生不语,老师拿着戒尺朝着学生手心就是一板子!好响亮的一板子。
学生:一节课抬不起头,上课心不在焉。
情景三
老师进班迟到几分钟,看到两个学生在说话,顿时气不打一出来,朝着学生背上就是一拳!
情景四
学生闹矛盾告诉老师,老师心情好的时候:评判对错,苦口婆心教育,最后下结论两个人都有错,相互道歉。老师情绪不好时:不分青红皂白对两个学生一顿臭骂!
学生:相互指责。
情景五
二年级的学生因为在校园打架(不知道是打闹还是打架,被值班老师定性为打架)导致班级被扣分了,班主任批评学生:说了多少次不能打架,你还是死性不改,说着拿起戒尺朝学生手上就是一板子,老师吼道:你去把被扣的分给我挣回来!
效果:学生一言不发,以后继续打架。
情景六
学生写完作业交给老师,只听刺啦一声,作业被老师无情得撕掉(我一看作业上有一个小小的修改痕迹,或者写错了一个得数),回去重写!又一个学生战战兢兢给老师交作业,这时其他同学小声说: 撕!撕!撕!(这什么心理?我不好过,你也别好过!)
班里一位同学被老师表扬了,其他同学七嘴八舌: 切————!阴阳怪气得对着被表扬的学生说冷场热讽的话! 被表扬的同学瞬间成了被群体攻击的对象。
情景七
一同学委屈得告老师: 老师,他们把我的练习册扔到了柜子上。老师怒目圆睁,对着班里所有的同学,手拿戒尺: “谁,快给我站出来!”静等三秒没人出来。“好,没人站出来,那就每人一板子!” 这时,一个男同学冲上前去站了出来,手已经伸了出来准备挨打。
啪啪啪三声响!教室死一样的寂静…… 课下我问挨打的同学,是你吗? 他说不是我。我说为什么要站出来?他轻描淡写得说: 不站出来每个人都得挨打。
情景八
曾经我们隔壁班的一个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常把孩子叫到厕所整治,经常看到他吼孩子、踢孩子、打孩子。
类似的情景还有很多……在学校看得多了,我的感受在一点点转变: 震惊、痛心、疑惑、无奈、麻木……
我身边的很多老师在被这种理念控制着:
不能给学生好脸色!
严是爱!这是为你好!
管理学生就像“杀鸡儆猴”!
学生犯错要狠批,让他无地自容,以后见到你就害怕,美其名曰“敬畏心”。
这样的理念被很多老师长期践行着。
“我今天打了你,你的家长还得感谢我!”这句话是校领导说给全校老师听的。学生犯错了,老师处理完学生要在学生之前先告诉家长,让家长知道老师是为他的孩子好。校领导这样告诉老师们。先不说老师的处理方式是否得当,会起到怎样的教育效果。就初心来说不是想着和家长一起来支持帮助孩子,而是只想着自己在家长眼中的看法。领导说: 家长不了解我们学校,就看咱怎么说怎么宣传。我们就是最好的学校,我们就是最好的老师。唉!这样的盲目自负,这样的教育发心,能培养出怎样的老师,能教育出怎样的孩子呢?
在学生面前,老师是老大,是统治者;
家长面前,老师是服务员。
典型的身心分离,做老师就看你会装不会装?
老师的这种教育方式效果如何呢?
可以说效果立竿见影,学生承认了错误,保证以后改正。
实际上呢? 大部分都是无效的。
要不然很多孩子的错误怎么屡禁不止呢?或者转移了:孩子害怕一个老师,不敢犯错了,同样的错误却又出现在别的老师面前。这是真正的教育效果吗?当然不是。
这种教育方式会引起学生什么反应呢?
1. 表面服软认错,下次继续犯错,可能方式更隐蔽了。
2. 会感到羞耻、会自责,认为我不好,变得自卑,以后不敢尝试,缺乏挑战自我的勇气。
3. 师生关系紧张,不信任老师。
4. 在厉害的老师面前不敢,在别人面前明知故犯。
5. 不喜欢学校,说谎,厌学。给家庭教育带来更多挑战。
站在老师的立场思考、分析:
1. 为了方便管理,减少麻烦,老师想要孩子听话照做。想要学生们规规矩矩的安安静静得听讲,觉得这是自己尽职尽责的表现。不过这恐怕是一种奢望了!时代变了孩子们也在变。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还停留在以前,认为不听话照做就是学生的错,给学生贴一个负面标签。这是用自己的主观眼光看孩子,是缺乏教育智慧的体现。
2. 老师也是一个多重角色的人,在家是父母、子女,在校是老师,很多时候会有负面情绪又不会情绪管理,拿学生发泄的情况很多见。不少老师自己的家庭生活一地鸡毛,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不和谐,面对自己孩子的问题也无力解决。当在学校面对那么多学生时,哪里来的能力和智慧去教育好学生呢?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古人智慧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老师自己不去修自己,不去过好自己的小家,带给学生和家长的又能是什么呢?
3. 老师们受制于大环境,主流教育生态就是控制与被控制。老师被领导管控,学生被老师管控。不管控好学生,班级就要被扣分,被抓到课堂纪律不好就会被批评。我不能让人觉得我管不了学生,要不然显得我无能,领导会说我工作没做好,学生有问题我能压下去就是管好了。老师们受制于自己的观念、认知和能力局限,对生命的认知,对教育的认知水平很有限,没有更好的办法。还有的老师坚持认为学生不打不成材,他就是被他爸打大的,并奉之为传统教育。
4. 老师们的个人成长缺失,人格不健全,内心不成熟,就会投射到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5. 有些孩子因为家庭教育的不当存在很多身心问题,增加了老师教育的难度。家庭教育不当对学校教育影响很大。这一点至关重要。
6. 学校不重视老师的教育智慧,缺乏提升老师教育智慧的平台,校长嘴上说说老师要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实际上没有落实的途径。
难道学生不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吗?
其实在犯错之前,他明知道这是错误。他也清楚被发现犯错要被批评、惩罚。
问题是:为什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故犯呢?有老师思考过学生犯错误背后的原因吗?
只是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处理,让他口头上认错、保证。其实就像很多医生看病一样治标不治本。
既然孩子知道这是错误,再让他承认一次错误,又有多大用处呢?
学生只是“承认”了错误,保证以后再也不这样了。口头答应了,行动呢?效果呢?以后就真的不会这样做了吗?学生心里会怎么想,他会真的认识到错误并改正吗?他会觉得老师这样教育我,是为我好吗?
这是不是一个问题呢?怎么解决呢?
这当然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教育前辈也在不断研究。
王晓春老师的一篇文章里写到: 学生认错服软,答应今后不给老师添麻烦,教师就认为成功了。教师的目的是方便今后的管理,而不是学生真实的成长。也可以说,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服从教师的管理,就是成长了。我们把这叫做教师中心。
《正面管教》中也有关于如何对待错误的详细描述,观点是说: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我们要正视错误,从错误中学习。我们不必要为犯错误而羞愧, 我们都不完美,为什么要苛责一个孩子呢?还记得小时候的我们犯错时的感受吗?因为犯错误成为了一个“讨好者”,或者为了掩盖错误而说谎? 孩子打大多数错误大人也难辞其咎,因为我们没有教好他们。我们需要改变对犯错误的任何负面观念。书中提出了矫正错误的三个R:承认、和好、解决。如果正确看待对待孩子的错误,孩子就可以从中学会承担责任、学习解决问题、并提升勇气。
不禁思考一下:
很多大人总问孩子一句话:知道错了吗?认为孩子犯错误就要被批评,要让他认识到错了的代价。
1.什么是错误?大热认为的错误就是错误吗?孩子其实有很多被误解的错误(这里不赘述,后续会单独发文,如果你也感兴趣,点个关注吧)
2.为什么要拿出一副凶恶的样子批评学生?或许是老师小时候被老师批评造成了创伤。或许是别的老师都是这样做的,我不批评学生就不怕我不听我的。
3.目的?老师批评的目的或许是为了让学生改正错误,也或许是仅仅发泄了自己的情绪。
4.效果?或许短期内孩子不敢了,但过几天老毛病又犯了,并没有真正改正。
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什么?
相比让孩子承认错误,因为犯错受到批评惩罚,更重要的是:
如何从错误中获得成长?
王晓春老师一篇文章里写到: 很多老师把学生承认错误看作教育的成功,看作处理一件事的结尾,殊不知这连开头都算不上。这种教育,可称之为“认错教育”。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属于做无用功。更重要的是,老师经过与学生的谈话,自身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并没什么提高,教师没有研究任何问题。这种教育,可称之为“无研究教育”。教师素质提高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把精力都用在这种没动脑筋的教育上了。
老师也是凡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老师也可以犯错误,但谁敢说老师这样管孩子是犯错误呢?很多老师都在这样管孩子啊!只要没有造成显而易见的伤痛,家长不找事就行。这是否是校园潜规则呢?
谁又能知道有多少孩子的心灵因此受到了伤害?这在很多案例中都是真实存在的。我自己在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数学很差,度过了两年战战兢兢的数学课堂,每一次见到数学老师我都在心里发誓:我会恨你一辈子!因为我当时的数学老师用戒尺打过我的手心,我现在还记得那种火辣辣的疼。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教书的老师多,育人的老师少。可教书是途径,育人才是目的啊!拼命教书的老师们,是否南辕北辙?
老师是孩子的重要他人,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
如何提升老师的教育智慧?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这需要老师不断学习,更需要校长重视,乃至全社会的关注。
或许,老师们会说:我们也不想这样啊!我们也想尊重学生,可是尊重带不来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教育指挥棒不改变,老师们也有心无力、深感无奈。
您认为:孩子学知识、提成绩重要?还是身心的健康、人格的完整重要?
个人之见:后者比前者重要,后者还能促进前者。我身边的绝大多数校长、老师都是关注前者的,而我是个另类。在社会中生存而不随大流是需要勇气和内心力量的。偶尔我会想:是不是我不适应环境?我老公说:想那么多干啥?上个班拿工资就行了,干嘛让自己那么累?!你能改变环境吗?被同事当成另类,会被排斥的!要不是你教学有两下子、教学成绩和家长认可度都不错,估计早被别人排挤走了。
我当然改变不了环境,我改变不了任何人,我无法选择一个理想的教育环境,但我能选择的是:我要坚守初心还是随大流?我要做一个怎样的老师?
我能选择的是:我怎样对待遇到我的每一个学生?哪怕放弃当前利益,哪怕困难重重。
您和您的孩子遇到过怎样的老师呢?你又是怎么想的呢?欢迎留言交流,批评指正。
写得不好不求转发,高抬贵手点个关注吧,对于辛苦码字的教育追光者很重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