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薇子
任何一件事情一蹴而就的几率都不是很高, 很多事情需要反复去推敲才能有最后的成果。 所以怎样去修改或者改进这个方法很重要。
前阵子我把《相声有新人》又看了一遍, 最为一个相声类的节目每一次的比拼都会有一些新的元素加进来。 初选的过程中也有比较中规中矩的演员,被批没有笑点、没创新,怎么出现在的新人的平台上还被选过了呢? 海选的过程其实是很严格而且很激烈的, 很多的人带着自己有新意的节目过去, 在海选的时候就被pass了, 原因是不符合相声节目的范围, 也有虽然是相声,但是内容比较单一,基础不够扎实。 各种原因, 最后留下来的人并不多。这个节目中有时候会播放一些场外的片花, 在创作的过程中, 需要尝试很多次, 有的时候直到演出前还在商量内容怎么定, 也有因为意见不统一两个人吵架的。
其实不单是相声,对于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一样, 在基础扎实的前提下, 要很好的完成并且有所创新才能出彩。 真正能做到的人,需要的是很多的付出。
作为一个平时喜欢看书然后写写自己感想的人来说, 有很多时候是在薅头发。 有的读者看完一本书之后想把这本书的内容简单的记录下来, 写一些自己对这本书内容的看法, 把其中出彩的、特别的地方记下来作为自己以后读书的素材。
1
写得好的作者有很多, 不同的作者的风格也不一样, 我们看到他们的文章的时候, 其实也是一本书的书稿几次或者多次修改之后才呈现在读者眼前的, 作为一个写作者,付出的精力和汗水是其他人不了解的。
任何一个作者的小说或者传记都不是一气呵成, 首先是需要经过修改或者是删减。 有时候为了斟酌一个句子就要反反复复的修改。
这恐怕最有名的就是“推敲”的故事了。贾岛的《题李凝幽居》的诗里面有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凝思苦想误入了同是诗人在朝为官的韩愈的仪仗队之中, 由于集中思绪完全没有发现自己挡住了别人的去路。
贾岛在被带到了韩愈面前的时候,提到了自己在思考到底是用“推”还是用“敲” 因为思考过于认真,误闯了仪仗队, 韩愈并没有生气, 而是给出了贾岛自己的见解, 使用“敲”是更好的衬托出夜静这个前提。
任何一篇文章都不会是一稿就完结出版了的。 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韩愈能跟贾岛一起推敲的人。
2
对于小说的第一章怎么开头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纠结, 觉得自己说得太多了,或者有的人觉得自己很啰嗦,但是不把事情说明白了后面就是不知道怎么讲下去, 作为薅头发一族的写作者来说, 开头是个老大难。 各种纠结和担心,既怕写不清楚, 又怕自己太罗嗦。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却仍然没有进度。
《故事处方》中提到了一个方法, 跳过第一章, 反正还是要修改的, 只管写下去吧。 搞清楚读者想看的是什么,不妨列一个清单出来, 把读者想要什么和读者不想要什么都列出来。 你的内容首先是要给读者看的, 读者会喜欢什么呢?丹提·W.摩尔作为一个故事医师为写作者开出了几个处方。
3
肯尼思.阿奇曾经说过,讲故事的时候不妨把对方当作一个昏睡的人。 什么情节能抓住读者的心,让他们有继续读下去的想法,在写作之前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去思考一下读者可能会好奇的内容,比如说,激烈的争执,惊人的转折,紧张的对话,沉重的打击,意外的出现, 这些情节能抓住读者的好奇心,继续去看后面的故事。
摩尔在书中针对不同的情况给出了病症诊断,和医师处方。 放佛生病了一样, 文字不吸引人有的时候是需要删减或者直接去除的。
结合实际的例子,列出例文的差异以及如何去改善。 对于非常勤奋但是却没有掌握好的方法的作者而言,这些建议都比较中肯。 可以在写作中注意。
如何避免出现这些问题,摩尔的建议是多试错,多修改,多大剂量的删减,和很多次的重新再来。
除此之外就是坚持写下去, 并且在收到拒绝信的时候也不需要过多的郁闷, 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作品都是能一次投稿成功的, 摩尔还举例了许多有名的作品也是在多次被拒之后才得以出版,并且成绩不俗的。
写作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但是不论是多少的建议或者方法,作为一个写作者而言需要做的都是每天坚持写下去, 慢慢的磨练文笔,探索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回头看过去,每个人的写作经历都不一样, 最初的时候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故事处方》好像一个医生一样,帮助写作者改变写作中出现的问题, 提高写作的能力。 能有一个好的指导,能避免很多写作中的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