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峰不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被采访的刘就是最好的诠释。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夏日炎炎抑或是寒冬腊月,实验室清冷的灯光见证了他们的不懈付出。反反复复地画着图稿,凝聚一丝不苟地研究实验,不遗余力熬夜奋战几乎是所有人的家常便饭,似乎已经习惯把夜晚的时间无限延长。他人重视的娱乐甚至休息都抛之于脑后,他们把自己完全融进了一张张冰冷的图稿数据,一次次单调机械的实验。团队成员在这样的氛围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抱怨,相反,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努力让自己保持着神经的紧绷,生怕错过一闪即逝的灵感创意。也许,经常熬夜通宵身体的疲乏、精神的劳累会消磨坚持下去的信心,而持之以恒这样的信念给予了他们无限的希望。团队成员是科学研究陡峭山峰上,最好的攀登者。
被问及在漫长的一年中面对巨大压力是否想过放弃,队员们几乎是如出一辙的回答:从未有过放弃的想法。是的,从言谈间,可以轻易地感受到他们执着的追求。在拼搏的一年里,很多事情于他们是一种过程体验,收获在付出的那一刻就已经很丰富了,结果并不是那么重要。所以,他们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最好,从而凝聚成最完美的作品。也有很苦闷的时候,辛苦想出的创意被指出不足甚至否定;也有很无措的时候,进程停滞不前而可用时间已所剩无几;也有很无奈的时候,在工厂实践设计作品却被告知太过复杂不易做成成品······种种坎坷,样样艰辛,他们的每一步都必须坚实踏过,带着苦和累,也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在这个严谨勤恳的团队里,每位队员都坚守各自的一份职责。从搜集资料到逐字研究成稿,从设计图纸到模型制作,从创意设定到申请专利,无一不需要细致精确的分工合作。彼此间的默契让他们提高了办事效率,也充分激发了研究热情。
因为艰难相励
时间,还是时间,团队成员在采访过程中都提及时间的掌控问题。比赛期间,很多时候,随着进程的不断推进,他们必须把赛事放在第一位,在自习室一研究就是一整天。而同时,他们也是在校学生,不得不面临许多学习任务。如何协调分配自己有限的时间成了一个关键所在。几位成员都说,在繁忙中理出头绪、规划合理尤为重要,而执行效率也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其实,团队成员在一开始并不适应高强度的学习工作分配计划。毕竟,超负荷的脑力和体力付出很难让人集中所有精力。但是,他们分享各自的心得,相互勉励珍视每一分每一秒,渐渐地,习惯于这样无休止的忙碌,持续有意识地把握其中的规律,控制好做每一件事的时间点。人人都说“计划不如变化快”,他们不想如此,尝试着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坚持让计划“雷打不动”,不因特殊原因改变原本的安排。为了更好地珍惜零碎时间,团队成员似上了弦的闹钟——把时间卡到分秒。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力量!鲁迅说过“时间是海绵里的水,想要挤,总是有的”团队真正地践行了这句名言。因此,即使被占用了大段时间,队员们的相持相辅,非但没有落下学习进度,反而都获得了大大小小的奖学金。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嘉奖,还是一次精神上的丰厚回报。